從醫院感染控制談醫療人權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醫院感染管制學會理事 王復德

   在大家觀念中,醫院是救人的地方,但其實它也是不安全的地方。在醫院裡,你可能會受到院內感染,得到抗藥性細菌感染,以致無藥可用的地步。造成院內感染的原因包括交互感染、侵入性醫療措施、病患低抵抗力、抗生素不當使用等所造成。得到院內感染亦可能與病人的因素有關,並不全然是醫院疏忽所造成,據研究指出,1/3的院內感染是可經由醫院做好感染管制措施而避免的,因此負責任的醫院,莫不以做好醫院感染管制來達到保護病人安全的目的,疾病管制局及醫策會亦每年定期地查核醫院是否落實感染管制,希望醫院皆能為病人安全而努力。

  在醫院裡,預防傳染性疾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執行隔離防護措施,包括洗手、穿戴口罩、手套、隔離衣等等,其中洗手是預防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許多類型的感染皆是透過手的接觸而傳播,世界衛生組織 (WHO) 提出「拯救生命:清潔雙手」(Save lives: Clean your hands),強調手部衛生的重要性。WHO提出手部衛生5 時機:「接觸病人前」、「執行清潔/無菌操作技術前」、「暴觸病人體液風險後」、「接觸病人後」以及「接觸病人週遭環境後」應正確洗手。醫院應備妥充足的洗手臺及乾洗手劑供醫療人員使用,當然醫療人員可能會有許多理由而未能落實洗手,作為病患應有權力強烈要求醫療人員於適當時機確實洗手以保護自身的安全,醫院亦應監控工作人員是否落實洗手。

    近年來台灣抗藥性細菌不斷的增加,可能原因有抗生素不適當使用而造成,或因對帶有抗藥性細菌的病人未落實隔離防護措施,而造成抗藥性細菌的傳播等,因此醫院做好抗生素管理及落實隔離防護措施是很重要的。抗生素的適當使用可以救人,不適當使用亦可能讓病人產生抗藥性細菌而致命,醫院裏不適當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不少,例如不是細菌感染卻使用抗生素、簡單的感染卻使用後線的抗生素、嚴重的感染使用前線的抗生素、使用過量的手術預防性抗生素等等,所以最好的抗生素應是適合此病人感染情況的抗生素,而不是價格最昂貴的抗生素,因為此類昂貴的抗生素通常是最後線的抗生素,其結果可能會產生抗藥性而適得其反,以致最後無藥可用的地步。因此病人應尊重專業,不要主動要求要開某類抗生素,而醫院亦應做好抗生素管理,以確保抗生素的使用上得到最佳的療效。醫院也有義務落實隔離防護措施,不應圖一時的方便而忽略,應盡力使抗藥性細菌經適當的處置而得到控制。

  在醫院也常常執行侵入性的檢查及治療,如手術、內視鏡、導管、牙科等,若沒有確實執行消毒滅菌措施,亦可能讓病人得到感染,如細菌、人類免疫缺乏病毒、B型肝炎、C型肝炎等。因此執行侵入性措施時之皮膚消毒、術後的照顧,及器械、置入體內物品的消毒滅菌,確實執行是很重要的。使用適當的消毒劑、確實做好皮膚消毒、落實術後傷口的照顧,可以讓皮膚上的細菌不至於造成感染。器械及置入體內物品依使用部位的不同,應確實執行消毒滅菌,限單次使用的器械或物品不再重複使用,同時醫院應監測是否確實達到消毒滅菌的程度。

  從今年起,健保將逐步實施DRG「全民健康保險住院診斷關聯群」制度,即某一種病有固定的健保給付,如果超過健保給付額度,將由醫院自行吸收。在過去,不論何原因而發生感染,健保皆會給付,發生越多給付就越多。但今後的DRG制度將不再如此,若病人發生院內感染,不僅病人要承受痛苦,醫院亦會得不到健保給付,因此,醫院皆應做好感染管制措施,避免病人被感染,相信亦是病人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