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轉角發現一個「家」

~ 希伯崙社造參訪記

興福國小、林口社區大學老師 蔡繼文
  我從事教育工作者,數年間有幾次在中華汽車人才培訓中心上課開會,課餘後買東西或是吃完宵夜後,回程都會經過台北比佛利社區,初步的外觀印象,總覺得是一個普通不起眼,而有點髒亂的社區,未曾想多停留駐足須臾。

偶遇希伯崙

  在教書的十五年生涯裡,公餘之暇我投入林口社區總體營造。在偶然機會下,琳評小姐推薦我參訪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心想林口的社區營造在地方文史、自然生態、社會福利等方面是有一些成果,但似乎欠缺某種生命精神的挹注,是需要參訪觀摩與學習刺激。因此一年前我再度踏入台北比佛利社區,進入社區一角-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

心中滿了疑惑

  參訪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首先從地下室行政中心、咖啡坊、餐廳開始,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餐廳的主廚-阿喜哥,發現他身上佈滿刺青,厚重的身材帶有江湖弟兄氣勢,他竟主動跟我打招呼,可以感受到他雖其貌不揚卻有顆善良溫暖之心;阿喜哥昔日為道上弟兄,我很好奇,想知道是何種力量足以讓他褪去黑道暴戾外衣,成為人見人愛的廚師?到底是誰讓他有如此的改變?

  接著是參觀喀布茲中途班、圖書館、幼兒園、電腦教室等空間設施,我很訝異,中途班學生在常人的印象中是桀傲不訓的,可是這裡中途班的學生是如此自信而快樂,溫文而好禮。是什麼環境能塑造出這樣的學生?他們為什麼喜歡這裡?這裡的生活又是何種氛圍?

  最後參訪的是窮人SOGO百貨,這佔地頗大的地下商場,原來大都是二手物資,舉凡家具、衣物、玩具、廚具、書籍、樂器應有盡有,所有回收物資經過整理與再造,全部賦予新生命,不僅呼應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議題,更是減碳節能的最佳模範。驚嘆之餘,想知道是怎樣的組織運作,在艱難的環境下,能夠造就出完善、有系統的動線和擺設?

  當時,心中有更多許多問號在我腦海裡不斷地盤旋!迴盪!

「愛」解開所有的疑惑

  接著被安排到活力中心聽陳公亮博士的專題演講,仔細聆聽陳博士的共生家園說明理念,內心深受感動,久久不能自己。似乎原有的疑惑都獲得了解答。原來希伯崙是一個大家庭,有一個熱愛生命的大家長-陳博士,帶領著一群在社會生活不下去的人,把他們視為家人照顧,過著一種回歸簡單,敬天愛地,互助關懷,愛人如己的規律生活。

  在希伯崙的大家庭,有老人、婦人、孩童、更生人、身障、精障者等...。他們雖然位處弱勢而狼狽顛簸,卻從他們身上感受對生命堅韌的昂然氣度。其中也不乏教授、老師、校長、電視導播、藝術家、企業家、公務人員、理財專員等...。他們位居社會主流而寬容謙卑,展露出對弱勢命運的關懷悲憫,是另一種生命精彩的魅力呈現。

轉角遇到真正的家

  在這個「家」所受到的感動,至今仍心生漣漪,我的人生開始蛻化,生活變得簡單而快樂;我向來是站在主流思考的一邊,現在也試著從邊緣的角度出發,心也變得同理而柔軟。這就是我在轉角發現一個真正的「家」,是一個有溫度、有心跳的家。而這家不是物理空間的家(house),而是一個心靈空間的家(home),更是有眾多親人的家(family)。「希伯崙」,這個家才真正是眾人殷殷冀盼,適地棲居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