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三小時」教學小記

臺北市碧湖國小 級任教師 胡麗娟

設計理念

  學期末小朋友們總是心浮氣躁,總希望他們能有靜下來的時刻。星期三只上半天課,扣除兩堂科任課,利用7:30-10:30這三小時讓小朋友體驗一下「又聾又啞」的感覺。三小時都不說話,對三年級小朋友來說頗有挑戰性,希望經由體驗「寂靜的三小時」,誘發出孩子對聾啞者的同情與體貼,並學會感恩擁有「與人正常溝通的能力」。

  有了體驗與省思,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實踐,藉著「2009聽障奧運台北」的舉辦,在第二階段教學中,引導小朋友們學習簡單手語歡迎聽障選手的到來,為參賽者加油,並學習聽障者殘而不廢的奮勵精神。

教學省思

  活動結束後隨即收回活動單,忍不住好奇,立刻拿出紅筆準備批閱。驚喜的是---看到小朋友們用最純真、最真實的話語,描述體驗「不說話」時當下的感受和心得。不管挑戰成功或失敗,小朋友們大都能從活動中感受到「不能說話」的痛苦與不便,因而發自內心的同情、憐憫聾啞者,並知道要去體貼關懷他們。有的小朋友更因而學習到要珍惜自己,激勵自己,真的很棒!

  這個體驗活動連續讓三屆中年級學生體驗,前兩次只以口頭說明規則,事後討論回饋方式進行,沒有讓小朋友用文字來表達。此次除詳細說明規則外,在黑板上仍詳列注意事項以提醒學生。活動單中要求小朋友依節次寫下當時的感受,因而有了生動而真實的文字表達。這是設計活動單時始料未及的,可作為設計其他活動時的參考。

  第一節讓小朋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第二節則安排全班一起回收課本、作業簿,小朋友們依黑板上的提示(老師板書)有秩序的進行回收(包括上廁所…),有些人就在此時「破功了」。因為有事做就需要溝通,就有爭執,也因而更能深切到「不能說話」,無法正確表達的痛苦與不便了!(老師忙著板書,結果忘了照相,未留下活動紀錄,真是可惜)

  第三節課要求小朋友完成活動單,10:15下課後仍未「解言」喔!其實小朋友們其實已有點浮躁,當有其他老師來洽談事情時,他們瞪大了眼,張大了耳朵,希望老師在他們面前「也破功了」。此時的我其實也有些忍不住了,深深感到不便與煩躁,真希望10:30趕快到呀!但老師怎能認輸呢?非堅持到最後一秒不可,當學生在走廊上排好隊伍,離開教室後,關起門來大喊一聲「終於結束了」,我想學生也有相同的心情吧!能夠聽,能夠說,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