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 陪伴 引導

從一朵迎風搖曳的粉撲花說起

花蓮縣立南平中學 校長 唐惠珠

  今年舊曆年前友人整理庭院,有一株枯萎的粉撲花樹根沒地方栽種正預備丟棄,靈光一閃我輕輕的請他留下。心想,校園球場邊有一塊空地,陽光日照充足,會是個培植花木的好所在!經由校內園藝工作伙伴的協助謹慎將花栽下。每天巡視校園的同時,除了仔細看看每一位學生今天可好,更關心那新移植來枯萎的粉撲花,這花兒啊!何時會發芽?

  時光匆匆過完年矮矮禿禿的樹根上有幾枝綠芽陸續伸展出來,花兒抽牙了!嫩綠色的枝芽令人振奮,接下來的每一天都呈現出不同的樣貌。四月的某一天清晨,在朝陽露水中冒出了第一朵粉撲花!(如圖)我驚喜不已!感動莫名。連著幾天一朵朵嬌美的粉撲花相繼的綻放枝頭!迎風搖曳!我心想,如果當初我沒有將它移植?如今會是何等光景?一如我的這些學生們,如果沒有安置入校,如今身在何方?身心靈何所依?家庭、學校、社會是否適時的提供這些孩子所需?   

  本校是一所獨立式中途學校,位於美麗的花東縱谷,座落於巍峨的中央山脈和秀麗的東海岸山脈之間,是這群需要特多的關懷尊重和教導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地,他們有別於一般學生的生活方式,對生命的期待也不同。身為中途學校的校長,有幸在人生旅程中陪他們走一段。多年來投入弱勢及高關懷兒童少年的教育輔導工作,眼看著隨著社會變遷家庭功能失衡,這些高危險群少年因犯罪、性交易、逃家,或被家庭逐出,流落社會陰暗角落,導致學業中斷、人際關係疏離、有些身心嚴重受創。當學校及相關單位尋(查)獲後,大多數無法適應隨即返回家庭、學校。因此,需先被安排在中途家庭生活,或進入中途學校、資源式中途班級適應一段時間。

  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有一句名言:   

「給不同需要的人同樣的待遇,就如同給相同需要的人不同的待遇,一樣不公平。」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我始終堅信人類朝向「自我實現」成長的傾向,自我實現是人類最高層次的基本心理需求,是主導一個人成長發展的最大動力來源。人類朝向「自我實現」成長的傾向,就像植物有「向光性」一般:不論置身何處都向著陽光照耀的地方生長:然而當植物被放在不見陽光的密室之中,而最大的光源-陽光-被阻斷時植物只能茫然無地向上抽高生長,逐漸地會因無法行光合作用而顯得蒼白憔悴;此時一旦有人為密室點亮一盞日光燈,憔悴頻死的植物就像遇到救星,而朝向日光燈繼續成長。

  扶助弱勢是國家既定的教育政策,以教育的立場而言,中途學校是一種理念,指在提供「中途學校教育」,使這些不幸境遇的青少年能有繼續接受教育之機會,使這些不方便接受正規教育的青少年,繼續其教育的各種安排。中介教育及中途學校的實施與設置,如同為危機學生開啟了另一扇窗,當太陽能照射進來,光和熱就能引導孩子們向上。

  整體大社會對青少年及個人如同一支持網絡,網上有父母、師長、學校、手足、朋友等,當支持及拉力夠強,他就會好好的成長;一但這些都缺乏,又沒有人補位時,這些孩子就脫離常軌,置身於安全網之外了,這也是我們最憂心的。中途學校是一所不一樣的學校,教育、安置、輔導的每一個學生所花費的心力、資源相當於一般學校的學生十倍之多。此刻不付出教育成本,爾後國家將付出更大的社會成本;複製破碎混亂的家庭、吸毒、販毒、虐童、性侵、家暴、自傷傷人等等,又豈是國家社會所樂見。

  據此,中途學校扮演銜接的功能,學生安置入校根據個別需求訂定其教育、輔導、健康計畫。拓展家庭維繫、家庭重整、少年獨立自主生活等服務方案,以利兒童少年順利復歸原生環境。全校教職員工願做『引渡人』勇於創新,建造一座生活、學習的夢想花園,讓學生樂於留下來,藉由關懷、陪伴、引導,促使親、師、生發揮更大的潛能,增進學習的任何可能性。

  教師全心為這些兒童及少年塑造一個安全有希望的教育環境,透過活動課程培養學生反思能力,建立正確價值觀,同時減少接觸不當情境及場所的機會。協助學生提昇自我肯定感,以其真誠、尊重、同理的態度,教學相長和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並以在學科以外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獲得成功經驗,以俾進一步探索與充分實現自己的潛能。

  把自己交給不能預期的夢想並和它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