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專線

嘉義縣聽語多重障礙福利協進會義工 吳佩瑱

  接觸到聾人文化,才知道原來現在台灣手語跟日本手語是有別的語言。但是如上所述至少詞彙方面來說台灣手語跟日本手語大概60%的單詞相同,因為台灣手語的歷史在日據時代,1915年在台南、1917年在台北設立啟聰學校才開始。啟聰學校開始以前台灣聾人們幾乎沒有相互見面的機會,台灣聾人還沒獲得自己的語言。啟聰學校老師們都是從日本來的,他們用日本手語教學。當初台灣聾人所用的手語一定是日本手語本身。經過幾十年漸漸變化,1945年以後受著大陸手語的影響,台灣手語有了獨特的變化。

  那日本手語呢?日本的啟聰教育在1875年才開始。像1915年以前的台灣一樣第一個啟聰學校開學以前日本聾人完全沒有相互交流的機會。自然語言有在社會中才能發生,所以日本手語一定是那時以後在啟聰學校發生的。這是在台灣開啟聰學校的四十年前,也就是說發生後只過僅僅四十年的語言變成成熟得足以用在教學。 有關聽障團體正在努力爭取能推行手語翻譯員制度化之報導。我也有感受,不論在公共場所、教育、就學、就醫、戶政等方面都缺乏手語翻譯員之需求。像我爸媽因身體不適,要去看醫生,我本身手語能力雖然不錯,然而有一些聾人並未有翻譯員可以協助溝通之需求。為什麼? 因為以前政府未推行手語翻譯的窗口。

  如果用筆談來溝通,較浪費時間不便,也容易誤會了解意思。當然,有時聾朋友也會覺得用筆談,我們好像也不能夠了解真正的意思;時常會錯意,非常傷腦筋。例如:醫生為趕時間看診,較不太耐心地和聾朋友用筆談溝通、很簡單回答:「只要多休息、吃藥就好。」也沒多說什麼需要注意事項,就直接地看診了下一位病患者。所以,我覺得多多少少會影響其醫療品質服務的。(一般小診所還可以,大醫院的較不便。)那麼聾朋友的基本人權又在那裡?雖然我聽不到你們的聲音、可是能感受得到你的好。

  我們認為在公共場所如果能設置手語翻譯員,這樣子我們和美國同樣可享受有手語翻譯員的幫忙。對聾朋友而言是『聽說專線』。希望有關單位能更加用心於幫忙推行零障礙環境落實台灣,能進步跟上美國完善的手語翻譯員制度化,讓我們聽障團體能早日享受優質服務。

  在聽語障面臨求職方面,遇到很大困難點,就業上與同事之間溝通困擾;無法言表,工作流程不瞭解造成廠商利益受損,無法補救,的確,就一個老闆的心態,會希望公司的營運成本愈低愈好,利潤愈高愈好,但是從工業革命之後,愈來愈多的老闆發現,並不能只單純站在老闆的利益立場思考問題?因為公司是否能有良好的產能端視員工是否能愉悅的在其中工作,這占有公司成敗很大的因素,於是公司開始重視員工,政府因應社會的改變也訂定了所謂的勞基法員工有病假、事假、年假、婚假、喪假、產假、陪產假、甚至生理假有中午休息時間、甚至下午茶時間有員工旅遊招待、國民旅遊卡的補助甚至會設立安親班,只為了已婚員工放心把孩子交託給公司以專心工作,目的無非是希望為身心障礙的朋友們生活地有活力、有尊嚴。

  希望社會大眾能彼此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給予聽語障一點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