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過多風險

金融服務業 張智祥
  隨著世界經濟的成長,再加上新興國家消費力道的崛起,確實為整個市場帶來一股新的動力,但遺憾的是,在人人逐利,不斷的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與投資報酬率時,市場的風險也隨之不斷的往上提升。近期的歐元放空,不難看出市場上有過多的資金在浮動著,但最近幾年的金融海嘯、冰島事件與希臘事件,似乎是在說明著某些政府與公司的資金是不足的;若此說明為真,令人好奇的是,又為何市場上仍有這麼多的資金呢?

  過往商品價格的上揚往往是市場景氣熱絡、公司獲利增加、一般大眾的薪資上升,而擁有了更好的購買能力來造成的。但在金融海嘯後,各國為了挽救自身的金融經濟,以美國為首,紛紛的增加債券的發行量...
  
  這樣的方式確實是很好刺激市場景氣的方法之一,只是其限制條件為政府本身有償還或是減少債務的能力。若無能力償還,非但沒有幫助市場刺激景氣,反而會令金融體系受到更深的傷害,例如最近的希臘事件就是如此。而以美國來說,則是能持續舉債,但卻無法有效率或是計畫的減少負債,使得美國債務比率幾乎年年上升。當此惡性狀態不斷的持續時,代表著市場會有著較平常時更高的資金在流動,可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不代表著市場是處於一個景氣熱絡的現象裡,且一般民眾的消費能力也沒有增加,反而是有可能處於降低的狀況。
  
  流動的資金仍是有成本的壓力,所以一定會有需要做出投資的動作,以增加收益或是降低成本,因此市場上的原物料價格,在市場大跌時,並未有相同比例的跌幅,而在市場開始展露一點優勢時,則立刻做出更高的反應;這樣的現象造成了原物料價格的居高不下,也導致了一般商品價格的上升,但民眾卻沒有擁有相因應的購買能力。
  
  此種不健康的現象若是不斷的循環,則民眾的日常負擔會越來越加重,甚至是痛苦。所以我們需要去正面看待並理解這方面對於民眾的風險,進而以群眾的力量去影響政府,令政府能做出更長遠穩定的決策,而非只是看到短期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