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過招70回---談教師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忠貞國民小學教師 吳淑娟
  近年來,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及家庭結構的改變,學齡學童的行為模式與師生間的關係也逐漸產生變化,翻開報紙的社會版經常會看到一些怵目驚心的校園事件-不當體罰、校園霸凌等等事件,更甚者甚至造成學生家長與學校對立或互相控告的局面,當大家都在追究學校與教師的責任歸屬時,經常忽略了事件背後的本質-家庭及社會對學齡學童行為模式的影響與教師班級經營的衝突。不可諱言的當今社會教師的地位大不如前,在校園經常會看到一些桀驁不馴或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的的學生頂撞老師、為所欲為、不聽管教等妨礙教師教學的行為,此時就要考驗教師為維持班級秩序及班級經營的能力,處理不當就有可能發生體罰的事件,導致家長不滿教師的管教而鬧上社會新聞的事件,亦時有耳聞!在這些學齡學童當中,有一些可能是因為成長環境所造成的,例如隔代教養、單親家庭或弱勢家庭等,需要藉由學校教育灌輸其正確的觀念與行為模式。有些則是有情緒障礙,需要父母、老師和同儕一起來認識他、瞭解他進而幫助他的孩子。期待我們能藉由對「情緒障礙」的認識,一起來協助這些孩子,降低他們因「情緒障礙」所造成的學習成就及社交能力的困擾,使他們能有一個快樂、積極、正向的學習生活。

  有一位擔任聯合國志工的朋友,也是國小老師,從事教職多年,曾協助許多情緒障礙的學生重拾生命的窗口,幾年前獲得國民小學特殊優良教師的殊榮,實是實至名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與我分享一個有情緒障礙的低年級學童輔導的心得,讓我受益良多,故在此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藉由這個個案說明,我們可以更認識「情障」的孩子並給予他們更多的包容與幫助。

  學期剛開始老師就發現A同學有大聲罵人、大聲哭鬧、說不文雅的話等不良行為,老師苦口婆心、循循善誘的給予輔導,都沒有任何效果反而適得其反,該生變本加厲的以更兇惡的態度對待自己班上的老師和同學,也嚴重的妨礙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授課品質,老師和家長溝通後,家長表示該生在家裡及安親班,幾乎沒有這樣的行為表現,偶爾發脾氣也是一下子就過去了,從不會叫囂、謾罵、目中無人,更遑論會將班上教室布置和同學們的作品撕毀,家長感到不可思議及難以接受,但經過和班導師懇談之後,家長決定帶孩子就醫,找出一個能幫助孩子有效學習並快樂成長的方法。

  臨床診斷需要依據父母親、學校老師、兒童自己的報告,以及對兒童行為觀察和記錄,最後由臨床醫生綜合病史資料、行為觀察和相關測驗做正確的診斷,學校的老師發現A同學會發脾氣有以下幾種情境:一、如果拿到考卷分數很低,不合乎自己的期待就會不高興。二、老師發作業或習作,要求他錯誤訂正時,他也會不高興。三、同學不小心碰到他或他的東西時,他也會不高興,會口出惡言罵同學或大聲說:「你再弄我,我就殺死你!」等言論。四、不好的情緒一來時,就會大叫或大罵,例如:「功課好多喔!我不想寫!」,經醫生判斷該生為情緒障礙的學童,並給與適當藥物控制。

  在嘗試服藥控制後,該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並無太大的改善,情緒一上來還是會失控,無論是言語的安撫或口頭的規勸都無明顯的效果,A同學仍繼續哭鬧,最後老師採取先忽視他、不要理他,等下課後再以個別的方式來輔導他,仍然達不到理想的輔導效果,此時,班導師只好請求學校輔導老師的專業介入,提供該生更專業的輔導與諮商,一起協助學生,找尋問題根源。

  此後,A同學在教室哭鬧,或做出一些破壞的行為時,輔導室的老師會用強制的方式,將A同學帶離開教室到輔導室去進行個別輔導,起初,A同學到輔導室後仍然無法有效改善其行為模式,輔導室的老師會提供筆和紙,供其任意的塗鴉,A同學畫出來的圖案仍是髒話等不雅的圖像,真實的反應其內心混亂及失序的世界。此時,輔導室的老師也覺得很奇怪,為何A同學已經有吃藥控制了,而行為卻沒有改善?情緒也沒法控制?所以猜測A同學的行為可能是故意的,而非無法自我控制?所以老師對A同學表示:你的行為(在教室罵同學、罵老師、又破壞公物)是要接受校規的處置的,這種不好的行為到國中是會被退學的,你一定要改掉這種壞習慣。老師發現A同學似乎聽得懂也聽進去了。輔導老師將A同學的反應告訴班導師,班導師也發現A同學在教室丟東西時,會找沒人的方向丟,做一些大動作時,也會看老師的反應,所以班導師也發現該生似乎是故意發脾氣的,並非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

  經輔導室介入與分析,班導師改變策略了,每次A同學只要口出惡言罵人,老師就告訴他,他犯了毀謗罪、辱罵罪要送他去警察局,而該生怕被法律制裁,就不敢在情緒發洩時有大動作了,被老師口頭警告之後就會安靜、閉嘴不再亂罵人。老師也天天和家長聯絡,讓家長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行為表現,並配合輔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果效。

  老師知道孩子都是喜歡被讚美及肯定的,所以常常在課堂上及班上同學面前讚美A同學,針對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佳,並按時完成老師交代的功課等來讚美他,也透過認輔老師表達此事,讓A同學不再否定自己,不再一直說自己沒有優點。現在A同學知道老師很肯定他,常常讚美他,也很怕被法律制裁,如此恩威並施,二種方法交叉使用的結果,A同學已經能和班上同學及老師有良性的互動及溝通了。所以,只要用正確的方法教導小朋友就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只有在孩子安靜下來時,孩子們才能有效的學習,只要每個老師都能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在一個安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