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醫----中醫在現代醫療的角色

現代中醫聯合診所院長 鄧振華
  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傳統醫療的全球醫療策略,其?容主要目的是希望世界各國政府正視及管理輔助與另類醫療(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 Medicine, CAM) ﹐並規劃導引傳統醫療之適宜 、合理的安全使用 ﹐並使其納 各國的衛生醫療健保系統中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將CAM分為五大領域 , 即 :一、另類醫療 :包括中草藥 、針灸 、氣功等 ﹔二 、精神 -身`體介入療法 :包括催眠 、瞑想 、音樂與藝術療法等 ﹔三 、生物學基礎療法 :包括特殊飲食療法 ﹔四 、按摩療法 ﹔五 、能量療法 : 經由能量場來診斷治療疾病 。

  美國研究統計顯示,美國人每年花費在另類醫療的費用,比正統醫療的花費還高。因此,在1992年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成立「癌症另類醫療研究院」,1998年在國會的支持下升格為「國家輔助暨另類醫療中心」,專研各種無傷害性的「輔助醫療法」,研究經費每年更高達兩億美金。同時,美國許多保險公司也給付被保險人接受另類醫療的費用。在台灣,根據調查統計一年內曾接受過至少一種另類療法的民眾高達75%,即每四個人中就有三個人使用另類療法,這顯示民眾對於另類療法的需求是高的。

  中醫有完整的醫療診斷與醫療學理與方法,臨床上主要以中藥.針灸.推拿等為治療方式,在台灣的醫療體系中,中醫是其中的一環,在現代醫學引進台灣之前,中醫是台灣的主流醫療,當時台灣的醫療就是中醫醫療。在西醫醫學進入台灣後,在日本與國民政府的不平衡發展之下,西醫醫學漸成為正規的醫療,雖然如此,但中醫醫療仍普遍被許多民眾使用,中醫仍在台灣醫療體系默默提供心力。當前世界醫療體系發展趨勢是"整合醫學(Imtegrative medicine)"其主要重點在於以整合不同醫療理論架構與方法之整體預防與治療的一種醫學模式。

  中醫臨床治療中心思維是"治人(healing a person)",而非只是診斷疾病或治療疾病等"治病"而已,其重點是在於使用個人整體的健康,是將人體當作一個完整個體來看待,強調以整體個人的生理(體質)結合病理(疾病),並身.心.靈兼顧,經由辯證論治以治療"一個人"的一種醫學治療思維模式。中醫另一個維護人類健康的思維是:"治未病",中醫面對人類健康強調是預防醫學為主,希望在人類健康未出現問題前即給予"治療",因此,中醫的養生保建觀念與方法發展的非常豐富與多元,如氣功.藥膳養生等。
  
  救人的方法,越多越好,在整合醫學的醫療體系發展趨勢下,中.西醫的協同整合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是台灣社會的醫療多重取向的就醫行為最佳的結合,民眾常在疾病的不同階段合併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例如:癌症,腦血管疾病(中風)及小兒腦性麻痺等之中醫輔助治療,另外,中醫可協助減少西醫治療之副作用及併發症,如中醫針對麻醉與止痛,可以幫助病患對止痛藥物的長期依賴,凡此,都可以使病患獲得更好的療效,更高的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態,這是整合醫學中相當重要的中西醫整合的醫療模式。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對「健康」提出詮釋,認為健康不是沒有疾病,而是一種人類身體.精神與環境的平衡和諧;這也就是人類整體的建康,這與中醫理論不謀而合,也是中醫對人類養生保建的中心思想----身.心.靈整體的建康。建康是人類的基本人權,國家應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以確保每個國民的建康,台灣自1994年創辦全民建康保險制度,確保全民獲得平等的醫療照顧,也排除因病而貧.因貧無法就醫的經濟障礙,這是全民與政府共同努力的成果,而中醫也在這的醫療體系中貢獻綿薄之力,也期待民眾能走進中醫,認識中醫,更好好使用中醫醫療服物,讓中醫為您們的健康與養生保健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