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的台灣社會

退休 劉天送

我是一個四年四班的同學,生長在物質缺乏的年代。

那時候:食-菜脯、醬瓜是餐桌上常客。

     衣-常見印著淨重20kg的美援麵粉袋內衣褲,打著凍傷的赤腳在降霜的草地上奔跑。

     住-平房、矮屋是一般村裡唯一一棟二樓的洋樓(聽說是中愛國獎券第一特獎蓋的)。

     行-縱貫線還有石頭路,下雨天村莊小路泥濘,滑倒是常常的事,全村也僅有二輛自行車。

     育-村裡大學生寥寥無幾,考中了還放鞭炮祝賀。

     樂-廟會,野台戲是唯一娛樂,偶有賣藥的郎中,也是湊熱鬧的地方。

     一個鐡罐可以讓我們高興玩一整天。

  生活簡單、思想單純、平凡滿足、富有人情味是當時社會環境的寫照。現在,國民所得提高,吃的好,穿的時尚,住的大樓或豪宅,出門以車代步,高速公路、捷運、高?、南來北往非常方便。大學升學率近乎100%,觀光旅遊,出國稀鬆平常,社會資源過度揮霍。

  可是捫心自問,你過得快樂嗎?生活充實嗎?希望在那裡?經濟成長率GDP高,生活卻很苦,汙染的環境,超時的工作,人情的疏離,社會的撕裂,價值觀偏頗......。與我們內心的初衷-生活安定、生命有保障、社會安全正義,漸行漸遠,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