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的一封信

自強國中導師 廖建村

     親愛的學生: 仔細想想,誰對?誰錯?事情是誰惹起的?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嗎?

     教室中...... 小強:「老師:小明又欺負我!我打也打不過他,罵也罵不贏他,我只能告訴你了!」 老師:「小明,你為什麼要三番兩次欺負、捉弄小強呢?」 小明:「沒有啊!我只是覺得很好玩,而且因為小強老是愛告狀,常害我們被老師罵!」 小強:「我覺得這一點都不好玩,而且也是因為你常欺負我,我才會受不了而告訴老師的!」 小明:「是因為你常告狀,我才會看你不順眼、才會捉弄你的!」

  其實老師想說的是:我希望我們是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一班,不需要老師用處罰、記過的方式,大家就能夠和睦相處,也不需要用罰背、罰抄的方式,同學就能自動唸書、完成功課。但仔細想想,在現實環境下,許多老師喜歡用罰背和罰抄的方法,要讓學生心生警惕,其實也是因為許多學生太被動太懶散了。

  不能因為同學上課打瞌睡,就取笑他。我相信他一定有他的理由,也許是生病,也許是唸書唸太晚,也許是家中有要事處理以致睡眠不足,當然也有可能是看電視、玩遊戲以致熬夜精神不濟。不管如何,同學應該以關心為出發點去提醒他,而不是用嘲笑、謾罵、甚至用丟東西的方式去叫同學起來。不是愛睡覺的就是豬,豬也不一定都愛睡覺,況且用「豬」來嘲笑人,任何的人或豬聽了,都會覺得不舒服的。

  也不能因為同學的成績不理想,就譏諷他。我相信在他的父母、家人眼中,他一定是最聰明的小寶貝,當然在老師的心目中也是。難道你以後的小孩,頭腦不像愛因斯坦,不像愛迪生,你就覺得他應該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嗎?一時跌倒了,不代表永遠爬不起來。同學、師長的幫忙,還是可以讓他重新出發,或者經過自己的努力,還是可以站穩腳步。只要懂得截長補短,努力不懈,依舊可以超越自我,甚至鶴立雞群的。況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福份和機遇,你或許不知道,現在站在講桌前的這個人,國小常和人打架,國中數學、理化常常不及格,高中唸放牛班,但大學時比別人更加努力,現在也如願為人師表了!智商沒關係,擇善固執、全力以赴就好!

  更不能因為同學的長相不討喜,就嘲笑他。我相信在他的父母、家人眼中,他一定是最可愛的小天使,當然在老師的心目中也是。難道你以後的小孩,長相不像林志玲、蔡依林,不像羅志祥、趙又廷,你就覺得他應該受到異樣的眼光對待嗎?人的長相不是我們能決定的,況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審美觀,你應該不會膚淺到只注意外表,而忽略內在吧?長相沒關係,乾乾淨淨、健健康康就好!

  同學沒打掃,或許是忘記了,或許他正忙著處理事情,當然也有可能是打混摸魚。這時應該要提醒他,也可以告訴老師,甚至舉手之勞,就幫忙他掃,但是請不要說:「他沒做,那我也不要做。」當老師在課堂上講「安靜!」「不要講話!」甚至「閉嘴!」時,那真的是覺得太吵了,需要安靜下來,可是,往往是溫柔的提醒達不到效果,非得等到敲桌子了、罵人了,同學才會聽進去,才會安靜下來,從什麼時候開始,同學不喜歡聽溫柔的叮嚀,反而喜歡聽老師生氣罵人呢?

  聯絡簿請家長簽名並準時交、上課準時、專心,作業準時交、垃圾分類、把垃圾「放」進垃圾桶中、中午裝飯菜時安靜排隊,吃飯時坐好不走動、中午乖乖睡覺、打掃各盡本分、不欺負同學、不作弄同學、對同學、師長有禮貌等等,這些好習慣如果現在不養成,到了八年級、九年級,我真的很難想像我們班會變成什麼樣子!我不要我們這麼好、這麼傑出、優秀的班級,就因為我不嚴格要求、用輔導代替處罰,就因為我盡量避免生氣罵人而毀了。

  老生常談,也許有些同學聽膩了、厭煩了,倒不如用校規處罰來的有效果,立竿見影又省事,但我真的不想那麼做。有人開完笑的說:「現在有許多小孩,是講也講不聽、聽也聽不懂、懂也不會做、做也做不好。」,更有人語重心長的說:「現在有許多小孩,什麼事都會,就兩件事情不會:『這個』不會,『那個』也不會。」這些當然都不是事實,也都太看輕我們的無限潛能了,但是語重心長,希望同學能聽進心坎裡去,而非當作馬耳東風,左耳進右耳出。感謝班上還有三十多個乖巧、懂事、不用我操心的同學,剩下那幾個調皮的,真的需要你們多幫我叮嚀、規勸了。                                               你的班導

  昔日,學校在要求學生遵守團體規範的時候,多半都是採用限制、管控的方式,而在人權高漲的現代,則是為學生製造許多自發性的反省:在發生狀況之後,能教育學生了解何事該做,何事不該做?且為什麼該做,又為什麼不該做,而不是單純的訓誡與懲罰。在台灣,這是我們的基本教育,因為我們一直深信:「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如果不從小地方做起,等長大習慣養成了,就會領教到什麼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了。

  大家對教育有太多的期待與要求,相對的也有不少的落寞與失望。一連串的社會事件的發生,給了我們一個反省的機會:我們可以為孩子做的,一定遠比我們已經做的還要多更多。也許有人覺得,教育小孩是一件吃力的事,有時用盡心力卻可能還是達不到想要的效果,真是令人沮喪。我們真的希望小孩能夠打從心裡了解,並且做到做人處事該有的道理和態度,而非順從於我們的要求與限制。

  關心教育的教改專家們經常要求教師不該把學生當做機器來管理,但是我們卻認為,就像得過「全美最佳教師獎」的隆‧克拉克老師所認為的:「孩子當然要管,生活小細節更要管」、「如果不管孩子,一開始孩子也許會喜歡你,久而久之就會變得不尊重你」、「孩子喜歡你說清楚、講明白」、「孩子喜歡有所適從,喜歡有個權威人物」。我們要想辦法收服了學生的心,絕不是靠取悅學生,或者所謂的「體罰」,而是說到做到,用身教去教育學生,學生也許不見得會照你「說」的去做,但一定會照你「做」的去做。在教育現場中,我們可以知道,學生其實是不喜歡自由放任、無拘無束的,他們希望有人管,也願意被管,不過必須用合理的規定讓他們覺得公平且心服口服。

  很多別人做得到的,而自己卻力有未逮時,就必須深刻反省,從中學習。最後,社會普遍認同:教育是家庭和學校兩方的共同責任。即使老師管的再好,回到家若無法繼續延續,那豈不是功虧一匱嗎?孩子可能有三種面貌,在學校一種,家裡一種,還有一種是在學校和家裡以外的,我們都只能看到孩子的一面,要全面了解孩子,只有靠更多的親師溝通,畢竟我們的目標都一樣:給孩子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