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與班級經營

桃園縣立自強國中導師 廖建村
  「師生無距離,快樂學習。」一直以來,我都是這樣在帶孩子,因為無距離,學生才會願意主動和我溝通,以提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適時提供協助。雖有時學生逾越了該有的禮貌與分際,但其實無傷大雅。至於快樂學習,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我是在教導學生或是管理學生?原先我認為商品、機器才需要被管理,學生是人,應要用教導的方式吧?而我所想要做的,是希望學生能夠打從心裡了解,並且自動自發,學到做人處事該有的道理和態度,而非屈服於外在的處罰與限制。所以在我經營的班上,我應該是個很嘮叨的老師,常常碎碎唸的要求學生,我並沒有訂出很明確的班級規範及處罰方式,而是利用機會教育,教導學生的正常觀念和態度,希望學生能舉一反三,做出對的事情,因而我不常處罰學生,老是苦口婆心地規勸、要學生會想、主動完成該做的工作,盡到該盡的義務。

  但後來我發現,常常用盡心力卻可能還是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於是深刻體會到:其實,學生還是習慣被管理!學生是不喜歡自由、放任、無拘無束的,這可能讓多數學生無所適從,因為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學生,往往不會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他們習慣、也希望有人下指令,也願意被管,不過必須用合理且公平的規定讓學生心服口服。我一直在課堂上要求學生懂得「尊重別人」,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下,訂定相關的規範,相信學生並不會有怨言,只是規定的不夠明確、落實,是我必須改進的缺點。

  有些人經常批評「管理主義」,認為大人不應該把小孩當做管理的對象,但是得過「全美最佳教師獎」的隆‧克拉克老師卻認為:「孩子當然要管,生活小細節更要管」、「如果不管孩子,一開始孩子也許會喜歡你,久而久之就會變得不尊重你」、「孩子喜歡你說清楚、講明白」、「孩子喜歡有所適從,喜歡有個權威人物」。漸漸的,我不再天真的以為,學生真的能夠自動自發,為了收服了學生的心,也許不是靠著取悅學生,或者我們認知中的「體罰」,而是根據明確可行的班規,規定之下人人平等,而老師做出的承諾也必須信守,如此,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為了使學生學習順利,以下部分是我常對學生做的要求:

我對學生的要求:

◎上課專心聽講:學生常常考試考不好就拿回家沒時間看書當理由,但問題是,如果回家不會看或沒時間看,上課就應該更專心聽,上課專心加上提問,不至於考不好,回家有無複習則是其次,不應本末倒置。

◎尊重老師也尊重同學:加強德育教育,彼此互相尊重,能知福惜福,並常懷 感恩之心,才能讓學習環境和諧,有時學生會抱怨老師兇、要求嚴格,但往往都是因為一而再、再而三的苦口婆心規勸達不到效果,不得不然,學生往往搞不清楚狀況;另外學生也會偶爾發生衝突,往往都是因為下課時玩鬧、開玩笑,以致擦槍走火、惹怒同學,若懂得互相尊重、適可而止,相信有助於班級和諧。

◎保持教室的整潔,做好資源分類及回收:學習環境是大家的,應該要大家一起維護,不應只是怕被罰、怕扣分而勉力維持,各自應主動盡到該盡的義務。

◎把握下課時間寫功課或準備考試:學生有時因為晚上熬夜而精神不濟,於是要學生充分利用下課時間做完作業或加強功課,把握每分每秒。

◎ 重視師生間的溝通:暢通師生間的溝通管道,利用聯絡簿及下課時間與學生交流,以提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提供必要之協助。

◎教室內不追逐、不奔跑、愛護公物:教室是學習的場所,並非遊樂場,在教室嬉戲不僅影響到想利用下課休息或看書的同學,也容易發生意外。

◎與同學和睦相處、互助合作、不可打架謾罵:我希望班上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不分彼此,大家互助互愛,彼此照顧,我絕不容許班上有人被欺負或被排擠,學生知道我會因此而大發雷霆。

  常有人說教育是一種藝術,我們也都知道好的老師應該學到,無論如何,一定要讓學生喜歡你而心甘情願配合,而不是畏懼你的權威而屈服,雖然在現實情況下真的很難。有時覺得,現在的小朋友,不知道是不是被罵習慣、處罰習慣了?許多的好言相勸、諄諄教誨,學生常當作耳邊風、置若罔聞,非得祭出處罰方式,學生才會乖乖遵守,學生的被動再加上處罰方式立竿見影,惡性循環之下,難怪體罰的事件層出不窮。

  我們可以為孩子做的,一定遠比我們已經做的還要多更多,但我們現在的教育方式還是偏重在知識的傳授,比較少思想的啟發。我想知識的獲得並不是一定要坐在課堂中才能得到,孩子如果想學,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學,有時學得效果最好的反而是在他自己的自由時間,因為那是一個主動尋求知識的歷程,我常要求學生要會思考,所以要求學生多接觸新聞、報紙、廣播等大眾媒體,只有多聽、多看、多讀、多思考,才能多學到更多生活智慧、多懂些待人處世的道理,讓心智更成熟,我也是平凡人,所以也一直要求自己如此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