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天使,也不是惡魔,我就是我

內湖國小教師 郭筑琳
  個案小明年幼時父親入獄服刑,母親為外籍配偶,目前為國小三年級,小明母親一肩挑起家中的經濟重擔,必須靠上夜班才有辦法填補家計,但母親因工作關係,晚上常留小明獨自在家,也無法給小明課業指導,加上母親缺乏正向管教的經驗,小明犯錯後常施予打罵與斥責、不知如何管教、關心他,因此小明除了衛生自理差、身體常出現異味,作業、學用品經常缺交,對學校生活採不積極應對外,甚至發生多次師生衝突,無奈母親表示以自己的外籍身分常不知如何協助小明......導師十分挫折沮喪,希望能尋求學校輔導老師的介入與協助。

  先讓導師了解,個案輔導可以協助教師看到小明的另一面,但導師的態度仍為小明行為改變的關鍵人之一,期望導師多用希望與熱情來鼓勵小明、並用較包容的態度來接納小明表現出來的負面行為、或用正面的語氣來肯定、管教小明,甚至用另外一個角度觀看小明的優點。從第一次晤談開始,我經常給予小明好的行為肯定,不常被正向肯定的小明,因而更努力展現自己的好表現,並借此機會告訴導師,經讚賞後的小明,好行為更容易、也更願意自發性地表現出來。

  晤談及陪伴個案過程中,發現個案在日常生活中較無法擁有自己掌控權,導致個案經常被動、消極以對,但我卻看到個案其實是相當有主見的,在諮商室裡總希望能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某一次晤談,個案拿起了蠟筆及好幾張圖畫紙,只用黑色及藍色開始豪邁地揮灑,編了一則有關天使與惡魔對抗的故事,小明表示天使跟惡魔長期在戰爭,天使被惡魔殺死後,天使的寶物遺留在人間,被一個凡人撿到後卻被天使的靈魂附身,於是又掀起了另一場大戰,戰到最後兩敗俱傷,小明對我說,雖然他是站在惡魔那邊的,但他不是惡魔、也並非天使、他就是他自己,所以他沒有讓惡魔呈現壓倒性的勝利。

  當我第一次與導師見面時,導師向我表示他從小明身上找不到任何一個優點,我發現導師雖然教書多年,但熱情似乎有被狀況連連的小明漸漸磨去感覺,我們常覺得小孩需要被鼓勵、常提醒老師給小孩鼓勵,卻忘了其實最需要被鼓勵的其實是大人,老師也需要被支持,畢竟處在高度情緒壓力下的教學現場,擔任第一線輔導的級任老師總是在灌溉付出,自己卻鮮少得到滋養,故我常找時間去關心導師,讓導師認為他並非孤軍奮戰,有人是願意與他一同協助小明的。

  我深信每一個孩子出現的負面行為都有其原因,家庭因素約佔了八成,只是,沒有一個孩子可以選擇自己要什麼樣的父母、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但透過我們的幫助,卻可以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在與小明晤談的過程中,小明絕口不提關於爸爸媽媽、身上的異味、及和老師相處的事情,只願意畫畫講自己編的故事,但很意外,導師卻跟我反應小明這學期以來進步很多,每週生活評量成績不但第一次由負分轉為正五十分,師生關係也改善許多,甚至連身上的異味也不見了。

  這樣的例子讓我重新思考,有時當我們一直聚焦在『我們』想解決的問題上,事情反而會越解決不了,難解的結反而會越結越緊,但是讓導師了解,自尊心很高的小明其實是很希望導師能發現他的好,導師也開始利用機會當全班面讚賞小明的好行為,於是更加鼓舞小明盡力去展現自己好的一面,另外,導師發現媽媽只是不知道該怎樣管教小明,但對他卻擁有滿滿的母愛,導師在持續與媽媽溝通下,媽媽將工作做了調整,並將對孩子的關懷表露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小明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就這樣,小明在班上的適應就可以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