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醫病關係來觀察健保制度

應美盛股份有限公司軟體研發經理 黃建元

  全民健保自八十四年三月開辦以來截至民國九十八年底共累計虧損588億元,且北高兩市欠費累計超過七百億元,儼然成為國家財務赤字嚴重的大黑洞。每年健保局員工年終獎金也每每成為話題的引爆點,成為輿論撻伐的目標。

  各界對於健保改進的建言非常多,但是看法不一。政府單位的政策,多傾向在管理醫療支出與防止醫療資源浪費,例如提高健保費、總量管制等。但是,卻鮮少從醫病關係方面去研究,例如醫師的考核制度,醫藥相互監督;生病應該看哪一科,病人如何選擇正確的科別,以及身體檢查、檢驗的匯整。筆者於88-90年間從事醫療系統軟體開發,輔導地區級醫療院所電腦化及整合健保申報業務,以下以兩個案例現象,來看醫病關係,對醫療制度的影響。   

  案例一,筆者在輔導醫院的醫療系統上線工作期間,常常需要在診間協助醫師熟悉新的軟體系統。有一次在一間中型的地區醫院的小兒科,一位父親帶著約六歲大的小女孩來看診,醫師一邊幫小女孩用聽診器檢查呼吸心跳,一邊聽完那位父親描述小女孩的病症。醫師診斷應該是一般的感冒後,在電腦上點選著藥品處方,並交代那位父親依照三餐睡前吃藥,並配合服用藥水5CC。 此時我看到那位父親一臉狐疑地詢問醫師:我女兒沒有咳嗽也沒有喉嚨不舒服,有需要服用藥水嗎? 醫師回答:那藥水有利無害,就配合一起服用就可以了。筆者在一旁聽了也是覺得怪怪的,之後到醫院裡的藥局去詢問藥師,藥師說那藥水是用甘草等中藥材熬製的藥劑,可以舒緩喉嚨發炎時的不舒服。雖然說那藥水對身體應該無害,但是病人既然也表明並無喉嚨不適的症狀,為何還要開藥?   

  案例二,許多病人身體不舒服,卻不知道應該選擇看哪一科,雖然醫院有服務人員可以詢問,但是因為並非醫護人員,也不一定是提供正確的資訊。有些病人就因此可能連續看診三、四科只為了找出病因,驗血驗尿等檢驗項目做了又做;也有最後找不到病因,而只是吃了一堆止痛藥等舒緩藥物,得到最後答案是回家休息,持續追蹤。不僅耗費病人許多時間,其中更耗費許多醫療資源。例如每次門診都要掛號並繳掛號費,醫師指示去做醫療健驗後,又要安排一次回診去看檢驗報告,這時又要一次掛號費。每一次除了民眾自己繳的掛號費外,健保還必須支付200~300元不等的醫師診察費(依健保支付標準之門診人數計算)。   

  由這兩的案例現象,筆者認為,除了從健保費的公平性與醫療資源支出去改善外,如何教育醫師及一般民眾重視與善用醫療資源,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民眾對於一般性的健保給付標準也應該有知的權益,一個好的制度,需要在這個制度體系裡的雙方面一同來監督與支持,那就是醫師與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