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的省思

台灣大哥大副理 劉永嘯
  近日一次和家人外出用餐時,意外地看到了一幕母親打小孩的事件,令我對小孩人權與親權的使用有所感觸。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當時我和家人正在享用泰式餐廳的料理。一對父母帶著一兒一女於隔壁桌坐下點餐,男孩大約是小四、小五的年紀,女孩看來是小一、小二的年紀。起初,我並沒有特別注意他們,但後來發現這個男孩一直背對著家人坐著,什麼也不吃,一臉的不開心,想來是小孩鬧情緒吧!沒多久,再注意到這個男孩時,他的眼眶已滿是淚水,仍舊背對著父母坐著。正當我覺得納悶時,男孩母親忽然用手抓住男孩的頭,對著他的腦門一陣拍打,再於男孩的右臉補上一記巴掌!接著,男孩母親迅速地用手提起男孩的衣領,連拍帶踢地把男孩推出了餐廳,消失在我們的視線。接下來,餐廳玻璃落地窗外騎樓上,正在等待用餐空位的客人們,莫不轉頭朝向隔壁騎樓看去,他們一臉的驚訝與靜默,外加我聽到餐廳外傳來男孩的哭聲和一陣拍打聲,即使看不到畫面的我也同感震驚。男孩和母親很久沒有出現,還在餐廳內的父親和女孩則一點也不受影響地吃完他們的餐點,然後坐著...發呆。大約三十分鐘後,母親帶著雙眼哭紅的男孩回到餐廳繼續吃晚餐。

  這件事讓我思索小孩的人權與親權的使用。為人父母在教養小孩時,是用什麼高度作為判斷與行事的標準?親子溝通模式沒有一定的通則,但溝通平台的兩端是對等的人權嗎?在世人普遍期望創造愛與和平的國際社會同時,在國際社會中最小單位的家庭裏,又是運行著什麼樣的親子關係與教育手法呢?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做到成員的相互尊重、理性溝通、體諒與寬容,那麼,地球公民將更能為彼此創造更大的幸福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