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失衡談農民辛酸

NGO世界公民總會義工 楊素慎
  朋友的婆家在雲林鄉下常寄自己種植的花生、蕃茄、蕃薯、蒜頭等農產品與我們分享,由於沒有農藥吃起來特別安心。有一陣子天氣非常炎熱,在聊天時,她提到在這種天氣,公婆還是會下田照顧農作物,雖然子女都在台北工作,但老人家捨不得田裡荒廢。

  報上說:今年年初,因為氣候忽冷忽熱,導致雲林產地,蒜頭減產將近三分之一,蒜頭的零售價格從原本一台斤65元漲到130元,價格飆漲的還有糯米、香菇、綠豆、糖等農產品,成本貴得讓人吃不消,但農民也並未從中獲取到應有的利潤。

  但是這個時候,還是有香蕉與蔬菜,因天候穩定和產量過剩,供貨大幅增加,產地價格暴跌。在台灣每年都會發生蔬菜、水果生產過剩導致賤價傷農,每當蔬果過剩時成噸的被丟棄,看在菜農眼裡,應該是心在淌血。

  台灣農產品品質高,但經過大盤、中盤、小盤、零售到消費者手上,常有很大價差,消費者極少有買到便宜蔬果的感覺。幾乎年年都有農產品生產過剩問題,供過於求,致價賤就看見官員帶頭吃,我們並未享受到便宜的蔬果,農產品因為生產過剩,而讓看天吃飯的農夫,只能望天興嘆!整年辛苦的農忙化為烏有,中間環節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消費者又要如何才能買到國內的低價品質又好的農產、照顧消費者荷包也照顧農民呢?

  請大家務必珍惜!因為這是「菜災」價格,多吃蔬菜幫助農民,如果不支持農民,往後將吃不到新鮮又營養的蔬果,這背後有著許多農民不為人知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