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氣候變遷時代的角色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謝英士

  本刊二月份環境版的「綠色台灣就靠女性」一文,於我心有戚戚焉。台灣的女性在提升環境品質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女性在氣候變遷的時代,不僅不應該缺席,更是為地球撐起一把傘的重要角色。 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所造成的環境及社會經濟問題,已是人類所必須嚴正面對的挑戰,然而很多人可能從沒想過,佔了世界一半人口的女性,卻可能較男性受到更大的影響。   

  據統計,世界貧窮人口中有70%是女性,而氣候變遷不僅會加劇貧窮與不平等,對原本愈邊緣弱勢的族群,也將造成愈嚴重的衝擊。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Fund for Women)指出,災難對女性帶來的衝擊經常比男性更大,由於受限的穿著與教育方式,加上生存技能的缺乏(游泳、爬樹等),讓女性面臨天災時的死亡率比男性高約14倍;而身為照顧老病、幼童的主要角色,更讓婦女們的生存風險增加。女性在日常生活的性別平等程度,與她們的災害存活率有很強的關聯性,如果政策的制訂能及早顧及婦女的需求、權利與潛力,人類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努力更可能成功。   

  雖然在氣候變遷的衝擊下,女性經常可能是受害者,但在決定居家生活對氣候變遷的作用影響,以及領導低碳的生活方式方面,女性的領導作用不容忽視。例如已開發國家女性的飲食習慣,通常比男性排放更少溫室氣體(少肉食),她們更常搭乘大眾運輸,同時也是重要的教育者、變革推動者,以及消費族群。研究顯示,在有選擇的狀況下,選購綠色商品的女性比男性多了12%,而特別注意企業品牌的環境衝擊的女性,也比男性多了10%。

  可見,在第三代環保主義(Third Generation Environmentalism)強調藉由消費改變環境的趨勢下,女性顯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女性佔政府與國會席次較高比例的國家,例如北歐各國,相對比其他國家通過了更多的環保法規與協定。   

  反觀國內,根據環保署95年的統計,臺灣女性投入環保類志工的人數,約為男性的1.5倍;同年臺灣的「性別權力測度」 (Gender Empowerment Measure, GEM),在109國中排名第24;而97年臺灣女性在國會席次已佔近三成的比例(30.3%),相較於新加坡(24.5%)、韓國(13.4%)、日本(11.1%)等亞洲臨近國家都高。由此可見臺灣女性不僅對身體力行來保護環境的意願很高,對政治與經濟的決策權也已逐漸有其影響力,實為推動變革的重要力量。   

  可以預見的是,在氣候變遷的時代,類似去年莫拉克天災的再度發生將難以避免,而在未來相應的減量(mitigation)與調適(adaptation)的計畫中,性別觀點的納入刻不容緩。氣候變遷的影響是全面性的,與傳統的環保議題有所差異,女性除了應積極參與各級環境決策以外,在日常生活上更可發揮積極的影響力,為變革帶來穩定的動力。 (本文曾刊載於全球中央雜誌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