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自己 尊重別人

國立宜蘭大學園藝系助理教授 高建元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人在演化的競爭中,學會了使用工具來謀求自身的方便,使得跑、跳、扛都不突出的人類,居然可以是萬物之靈;人類也學會了使用語言和文字來傳播及累積知識、經驗,藉此更創造出地球上最大而且最非凡的族群。如果我們鳥瞰式的來看人類族群或是用放大鏡式的來看族群中的個人,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在過去、現在或是未來,人類的歷史以及個人的生活經驗中,都充滿著許多層面的問題,例如相關於戰爭、疾病、糧食、氣候、生態、資源、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關係等。這些問題有些是全球聯合國層次、洲際層次、國家社會層次,有些則是家庭個人層次的,但是不變的是問題層出不窮、錯綜複雜,而且人類會重蹈覆轍的一犯再犯,但平心而論所有問題的根本,我認為就在於『尊重』。

   『尊重』一詞在各種語言文字中都有存在,用來描述一種專屬於人類形而上的主觀心境,為人有了這種主觀心境,並不會就達到客觀俗世的理想如財富和名譽,但反過來說若要達到客觀俗世的理想,非有這種主觀心境不可。舉例而言,二戰時期的希特勒尊重自己而不尊重猶太人和鄰近國家,造成納粹屠殺猶太人和侵略他國,造就了希特勒非常負面的名聲。因此『尊重』的主觀心境與客觀俗世的理想之間,存在著必要而非充分的邏輯關係,所以『尊重』可以絕對性的影響一個人的客觀行為,舉凡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行、住、臥、坐,都受到『尊重』的影響而不自知。例如我們尊重生命,就會有醫學的發展、死刑犯的論辯;尊重人權,就會強調自由、平等和博愛而有不自由、吾寧死的行為;我們尊重父母、師長、夫妻、兒童,就有五常倫理關係;尊重學生受教權、寵物、環境等等,就會由此對應出來特別的行為和文化。

   這種由『尊重』和其衍生對應出來的行為中,存在有兩個重要而明顯的本質特點;一個是針對不同事物的尊重並非等同性,而是差別式的存在,於是表現在個人外放的行為就有輕重緩急的程度差別。例如我們最尊重自己和家人,於是處處關愛自己與家人,卻較不會關心到國際性的議題,如非洲大饑荒、種族屠殺、南亞海嘯和智利大地震;尊重自己超過別人和環境,於是會吐痰、丟垃圾和摘取環境中的事物;尊重自己的收穫,於是會多施用農藥而有三聚氰氨奶粉、農藥殘留蔬果和高酸價薯條;大量使用冷媒、汽油、蓋民宿、種植檳榔芋頭,就對應出來溫室效應、臭氧層破洞、酸雨和大雨滅村等駭人聽聞的事實。第二個特質則是『尊重』是經由教育而生出的一種內涵心境,這種『尊重』的心境愈多,動物性就愈低,這種『尊重』的內涵愈深,文明就愈高,最後可以達到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境界。『尊重』既由教育、經驗而得並非與生就俱有,因此擁有『尊重』的主觀心態的個人,絕不能自傲也不能瞧不起還沒有得到這種教育機會的兒童或是其他人及社會,相反的我們應該影響、教育使之信服。

   我們都是幸運的平凡人,有如蒼海之一粟,是地球的過客和時間的逆旅,輕易地可以了解到『尊重』就像是很小很不起眼東西,卻讓我們即使在黑暗中也可感知上面是天,下面是地而不會頭重腳輕、暈眩顛倒;『尊重』使得我們會珍惜自己的一切不會胡作非為,但是捫心自問,我們常人不可能有宗教家的胸懷,尊重別人有如尊重自己,而在另一個極端因為問題的層面有時會反噬自己,我們也不可能對旁人、鄰家、同一社會國家或是同在地球村的其他國家充耳不聞、漠不關心,所以在完全尊重和漠不關心別人的兩個極端中,我們人類應該朝向尊重別人如同尊重自己的方向前進,而其中的主軸信念應該就是珍惜自己,尊重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