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人權教育輔導團之運作與反思

花蓮縣瑞穗鄉鶴岡國小, 花蓮縣人權教育輔導團校長、召集人 鮑明鈞
壹、前言

  本縣人權教育輔導團自98年1月正式成立,成立前半年以擬定未來工作方針、覓妥團員以協助推動團務為主要工作。下半年則進行團員的增能研習、研究各學習領域課程發展,以協助各校教師於各學習領域課程中融入人權教育為主要工作。

  在歷次的例行定期月會中,本團發現團員及一般教師對於人權的概念均有待提升,依本縣現況分析有下列數點:

  1. 部份教師在人權教育的概念不足,不論在教學或行為規範上,其自訂的標準或規範,仍不易跳脫權威的心態。
  2. 人權議題並無專屬課程,國中小絕大部份並未規畫人權相關課程。
  3. 輔導團員及一般教師之專業能力仍有待提升。
  4. 人權教育屬於新興議題,未列入正式課程且無教科書,因此教學困難為「缺乏教學時間」與「缺乏系統性教材」,以致推動時教師或意願低落,或教學能力不足,未來在理念的倡導上仍有待加強。
  5. 大多數教師對於人權教育之專門知識普遍不足,致有畏懼排斥之現象,需要不斷地增能以建立信心。

  據此,本團99年度所訂定的工作計畫即以專題演講、教學研究、參觀訪問、團員的專業對話、研習座談、網路分享等為主,待團員的概念與能力提升後,再加入分區巡迴座談、觀摩演示等方式,以減輕團員的壓力,並提供各領域教師教學互動與進修成長之機會,同時協助老師們解決教學上的困難,及提供教師教學的資源。

貳、年度工作重點

一、理念倡導

  邀請中央團辦理本縣北區、南區2場次的理念宣導活動,對象針對本縣各國中小教務(導主任、教學組長、社會領域及綜合領域教師,全面性進行人權教育能力指標及課程融入的研習活動;另請中央團講師到縣針對團員辦理3場次的「人權教育融入其他領域教學示範」研習。再以鄉鎮為單位,下鄉進行巡迴座談,進行方式為對談、分享、疑難問題之解答、政策宣導等。

二、專業實踐

  針對人權教育課綱與能力指標轉化、輔導員縣內分區巡迴座談課程內容設計、人權教育融入其他領域教學示範等課題進行專業的對話。

三、教案甄選

      協助本縣辦理「精進專業、教學創新」之教學活動設計、優良測驗與評量工具之甄選活動、正向管教、品德教育、人權法治教育」範例甄選比賽活動、配合甄選成果辦理發表會,並編纂成果彙編提供教師參考,俾建構領域縱向橫向對話機制、協助建立人權融入領域自編或改編教材之審核與推廣機制。

四、相關研究

(一)鼓勵本團輔導員進行相關研究方案,提升基礎教學能力。
(二)規劃辦理人權融入各學習領域教學研究之相關研討會。
(三)成立人權教育工作坊定期辦理輔導團員之專業對話與研究工作。

參、特色與運作

  人權教育的推動除了有賴輔導團員的用心與努力的規劃外,各級學校校長的大力推動與一般教師的配合亦是重要關鍵。因此,除了積極鼓勵團員參加相關之增能研習及工作坊、外埠參訪以吸取經驗、定期召開團務工作會議、建置人權教育輔導團網站、公告人權教育相關訊息及教學資源供教師參考使用等必備工作外,上年度本團另做了以下的規劃:

一、全縣校長會議中全面宣導人權教育

  98年8月24日全縣校長增能會議中,特別邀請林佳範教授到縣授課,將人權教育的重要性作深入淺出的分析。課後當場即有校長立即給予筆者回饋:「沒上這堂課,還真不知道人權教育的重要。」顯見佳範老師的課已經達到一定的效果,對於校內落實人權教育也有一定的加分作用。

二、把握時機安排電台專訪

      98年9月23日本縣邀請黃旭田律師談「正向管教」,本團即掌握黃律師研習結束與登機間的空檔時間,立即安排至中廣花蓮台現場接受記者訪談人權教育與案例,藉由空中的傳送,將人權的概念傳達至社會各階層。

  基於去年的經驗,本團更思索如何才能更有效的落實與推動人權教育至校園內及各階層中。因此,本團在運作上又延續與延伸了以下的2大實務特色:

一、擴展與媒體合作的機會
  去年暑假,本團嘗試與中國廣播公司花蓮台合作製播人權教育專題訪談性節目,陸續獲得校長、親朋的回饋,確認廣播有一定的宣傳效果,也有一定的收聽族群。因此,本團將持續於99年度與中廣花蓮台合作製播節目。

   另再開闢教育廣播電台花蓮台時段,提供教育界的師生藉由收聽廣播的機會獲得人權知識。這個節目時段已敲定自3月4日起每週四下午2時30分至3時整,在「文玲的左岸咖啡館」節目中,以現場訪談、直播的方式播送。

   至於平面媒體的部分,將規劃採不定期專欄的方式刊載於地方報。

二、調整研習模式,創造更多的可能
  花蓮縣地形狹長,南北長約140公里,要讓團員在兼顧學校行政、課業下,又要在年度中完全走入各校辦理研習與座談絕非可能。因此可行的模式是將花蓮縣分成北中南3區分區辦理,或是以2至3個鄉鎮為單位,邀請該鄉鎮各校1至2位老師參與座談或研習。但不論分區也好,以數個鄉鎮為單位也好,總有無法全面落實於各校之憾。

   因此,本年度的校園推廣、教師增能活動,將採多管齊下的方式實施:

(一)由中央團辦理本縣北區、南區各1場次的理念宣導活動。
(二)以數個鄉鎮為單位,下鄉進行巡迴座談。
(三)花蓮市區及周邊鄉鎮之大型學校,則採直接到校辦理活動的方式進行。

  99年2月21日本團即利用本縣最大型國中--縣立國風國中校務會議的機會,邀請中央團常務委員鍾翠芬老師蒞臨該校以「人權教育彈性融入課程與班級經營」為題,針對全校140多名教師傳達人權融入課程的實務作法。

   這是走入校園的第一場,不論效果如何,至少已將人權及融入課程的議題傳達給國風國中140多位教職員中,較之每校1至2位教師參與研習,再轉知學校其他老師來看,其所達到的效果不言可喻。

肆、結論

  在教學中融入人權固然有其困難度,包括沒有制式教材、沒有固定的教學時間,還有老師們擔心一旦家長與學生瞭解了越多的人權概念,或是教給學生更多的「權利」觀念,會不會造成輔導管教上的困難?是不是對老師更具威脅性?儘管如此,人權教育仍舊有其落實的必要。不論是學務工作的輔導管教與班級經營,或是融入於各領域的教學活動,都是在教導學生認識自身作為主體的尊嚴與價值,同時幫助教師與學生彼此檢視相互間應有的尊重。

  人權教育輔導團所扮演的角色即在於傳遞「尊重個人的主體性與獨特性」這樣的訊息,並藉由輔導團成員與學校教師經驗交流與資源分享下,協助學校解決人權教育教學之困難,以協助學校逐漸重視並落實人權教育融入各領域之教學中。

人權的價值,包含和平的解決衝突,更應尊重差異,容忍不同,而又能尋求相通之處;人權教育,必須引導學生「講理」不講「力」;人權教育,必須嚴正地面對歧視,不能允許因為種族、語言、性別、性傾向、身心障礙者等,而被不合理的差別待遇。具人權素養者,雖然不同意他人的意見或立場,仍願意尊重其人權,仍不允許別人對其有不公平的對待。

人權教育就是要訓練學生打破偏見的藩籬,建立你我真正的自由。(林佳範,心動才會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