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專員 蕭立銘
  小時後最喜歡到農田旁的灌溉溝渠玩耍了,那時後的溝渠大多是泥土堤,如果溝渠的水位比較高就在水裡玩水游泳;水淺的時候會捉些可愛的小魚回家,岸邊隨時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青蛙,經常玩到太陽西下時才回家。偶爾抄捷徑走田埂回家,都會看到一些蛇類在田埂上曬太陽,農田裡的生物相當多樣而且豐富,那個年代是民國60年代初期,十大建設發展的年代,經濟剛要起飛,各種產業蓬勃發展,台灣正邁入工業化時期,加工出口工業成為經濟主體的年代。

  由於經濟起飛,大量的農藥及化學肥料被使用於農田裡,加上農田旁的土堤溝渠逐漸被水泥溝取代,以往常見的青蛙已逐漸消失;水泥溝裡再也捉不到鱔魚及鯽魚等魚類,只能捉到吳郭魚;田埂上幾乎看不到蛇類做日光浴;也看不到水牛甩尾吃草的身影。馬路拓寬了,靠近大馬路旁的農田慢慢廢耕了,接著搭起了鐵皮屋,成為工廠或是倉庫。這時是民國60年代後期,農業社會已明顯改變,主要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正逐步減少,進而推動農業機械化,產業轉型為重化工業。

  民國80年,大學畢業後,服完兵役回到家鄉,抽空再到農田區走走,水泥溝裡淺淺的水中幾乎看不到任何魚類,看到的是大量的福壽螺及一坨一坨的福壽螺卵,鮮明紅色的卵與美麗的稻穗極不搭調;大馬路旁已沒有農田,兩邊盡是商店與住家,往昔農田的生態已不復見。

  後來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機會實地參訪「吉圃園」標章的有機生態農場,有機作法代表人們已經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不再一昧地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改以天然有機肥料及生物抑制方法來種植,記得當時參訪的時候,有同事發現一尾蛇,農場的主人卻很開心地表示:「這顯示有機種植法的成功,讓整個農場生意盎然,而且有機種植的收成並不比一般的種植成果差很多」。

  台灣的農田生態在短短的30年間改變很多,固然是經濟進步下的必然結果,但是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除了關心自己的利益之外,是否也應該多給我們的生活環境一些關愛?不僅讓土地得以休養生息,也應大力提倡有機種植技術,並減少農藥及化學肥料的使用,以避免持續影響土壤品質,對環境生態產生更大的衝擊,讓生態逐步復元,下一代可以享受農村生態的美麗。多一點用心,多一些關懷,讓我們的生態多一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