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發展過程中,由於利已主義的盛行,讓二元對立成為普遍的現象,從物質文明的極盡享樂,到心靈空虛的深層匱乏,從政治的霸權主義,到經濟的資本掠奪,從決不輸在起跑點的教育,到只強調競爭力的病態盲從,這些現象讓社會價值迅速解體,文化傳承脈絡中斷,人類何去何從?成為必須面對及解決的問題。 在有心之士提出的諸多解決方案中,其中關注「人權」無疑是開啟了一條可行的道路。 十八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盧梭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Man is Born Free)強調「天賦人權」,成為近百年來世界各國「人權」主義的濫觴,美國獨立宣言認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成為現代人權的普世價值,然而發展至今仍然淪為只是口號而已。 最讓人擔憂的依舊是踐踏「人權」與濫用「人權」的「假人權」主義者,到處充斥;只知申張自己的人權,輕忽他人應有的人權,這種二極化對立的結果,造成人類良善之心的破產,也是社會動盪不安的根源,究其對立的來源,實肇因於個人利已主義的私心所致,社會各個階層,無不以自我的觀點來詮釋「人權」,因此以「人權」主義為名,行破壞「人權」之實者,一再重複出現,讓社會的矛盾與衝突無時不在發生,人類追尋尊重「人權」的理想,在個人自私心的作祟下產生了質變,我門可以經由近距離的社會觀察,發現此一現象對「人權」價值的傷害。
就政治的面向而言,統治階層與被統治者總是相互衝突,這些源自於不同階級間的利益衝突,往往導致只問黨派,不問蒼生的惡性循環,這種沒有是非的政治惡鬥,在街頭流血的抗爭衝突中,以及國會殿堂的暴力行為下,無疑是對社會最錯誤的示範,私心自利,如何能發展出彼此相互尊重的基本人權?
就經濟面向而言,國與國之間由於經濟利益的衝突,諸如石油危機,糧食短缺等,嚴重者甚至導致戰爭的發生,人與人之間,當資本家及普羅大眾均競逐於私人財富的行列中,由於資源的不平等,造成財富分配的嚴重失衡,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有錢者就享有強勢人權,沒錢者就淪為弱勢人權的社會,這種經濟偏差所導致的「人權偏差」,經常在我門日常生活中發生,終將引爆窮人與富人的階級對立、就教育面向而言,學校教育,原是提供未來階級流動最好的預備場所,然而教育政策往往成為階級複製的殺手。我們從國立大學學生,大多來自高社經地位家庭中,可以看到整個教育制度仍然有利於富有家庭的受教人權,而不利於低社經地位子弟的受教人權,這種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反映出「教育人權」存在階級的矛盾。
綜上所述,人類在社會文明的演進中,或享有物質文明的成果,然而在心靈文明上,卻在族群及個人的私欲中停滯不前,要如何能使生而為人的基本人權得到真正的尊重與落實,關鍵在於「人心」,墨子認為「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提倡兼愛;儒家主張「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主張推己及人的仁愛,基督教以「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博愛精神為信念,佛教主張「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大慈予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的慈悲心;由上可知,對治人心中的私欲,最好的方法就在於「愛」,以愛為出發點,愛自己,愛他人,乃至愛一切眾生;方能真正尊重每個人生而為人的人權,因此當我們面對是否有侵犯他人人權疑慮時,以愛為其判準,或可使世俗的人權趨近於「全真、至善、盡美」的理想,讓我們基於愛,共同建構全人類尊重人權,友善的地球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