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台灣與澎湖環保生態

澎湖科技大學學生科技大學學生 陳威志
  我在澎湖唸科技大學,原本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來到澎湖,可是對這裡的環境熟悉之後,卻逐漸愛上這裡。澎湖距離台灣本島約50公里,西離中國大陸約140公里,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她不像台灣那般過度開發,因此沒有垃圾污染、沒有摩托車汽車的污煙瘴氣,也沒有工廠排放黑水,不但居住舒服,連呼吸都自在,連帶的身體健康了,心理也自由開朗許多。有的只是漁港的澎湖漁火,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斗互相輝映。還有被稱為東方的百慕達的南海虎井嶼與望安島之間有北迴歸線通過海域,美麗又神秘,她像少女的清純又像新娘的嬌羞,讓人流連忘返。

  澎湖的環境被保護的如此好,令我都不想回台灣,真的很希望台灣本島也可以像這裡一樣回歸自然,把人類的奢華欲望減少,就可以救活被嚴重污染的環境。大概是因為澎湖地表平坦,缺少地形的高低變化,植被只有矮草和灌木,跟台灣本島的樹木蒼鬱有很大的差別,加上台灣年雨量約兩千五百公釐,但澎湖只有約一千公釐左右,降雨季也分佈不均,所以來澎湖開發的意願不高。幸好沒有開發,讓澎湖逃過了開發的怪手之摧殘,也保全了她本來的風貌。所以龍門鼓浪、青螺沙嘴濕地、虎頭山、?葉日出、山水沙灘、風櫃洞、通樑古榕、桶盤玄武岩石柱、西嶼牛心山、天臺山、蛇頭山、七美望夫石、奎璧山遊憩區、小門鯨魚洞、牛母坪...還是保有原本的美麗面貌。

  台灣的地理環境、資源以及氣候和土壤以及先民移民潮的落腳,讓她怎麼也躲不過開發的機械大舉噬虐。是幸是災?現在已經很難樂觀的說清楚。台灣有比澎湖多好幾倍的優美景色提供大家來朝拜、來觀光。可是在文明發展之前,人的腳步對環境優點多於缺失;文明進步後,人的腳步只會踐踏美景。這其間的差別就在人心的欲求、欲望多了、人心難調伏、做出來的行為就會不合乎常理。例如:想欣賞日出,於是建蓋高樓亭台、販賣紀念品、吃的喝的一一俱全,於是垃圾污染,二氧化碳的空氣污染,周而復始,受傷害的必定又回到人類自己身上。

  我快畢業了,可真不想回台灣,但是還是必須回去。也許我該把在澎湖看到的帶回台灣,建立環保無污染的社區,讓大家都能在自家附近就可以呼吸新鮮空氣,讓台灣居民知道太進步其實是環保的剋星,讓台灣的居民也可以享受無恐懼呼吸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