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環保由愛惜糧食做起

台灣大學學生 李家昌
   二十一世紀,地球的環境已經變得越來越惡劣,現在世界各地都在推行環保,可是真正知道如何環保,真的有在環保的人,又有多少呢?

  每個國家在爭取人權的時候,可能都要經過一樣的挑戰和困難,才會有珍重人權的結果。環保與人權不同的地方在於,國家推動環保的力道,是要因應每個國家的能力而異,缺乏財力的就盡量減少能源的損耗,鼓勵民眾平常節能省電;高科技和有財力的國家,可以發展乾淨能源、發展零碳產業、零碳城市。

  環保對地球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去選擇要不要環保,可是地球就沒辦法去選擇了。環保就是保護環境,如果人類再不環保,任意破壞自然環境,地球的問題就會日益嚴重,到時候不只是人類,所有地球上的生物都沒辦法生存。因此,當我們面臨如此大的危機時,就是要提高個人的環保意識,教育下一代,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最基本就是要「珍惜糧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自古以來我們便被教導不要浪費食物,而我是在澳門出生,港澳地區從來都不缺乏糧食,本來這是一種非常幸福的事,可是因為物質充足生活環境良好,反而使每個人都覺得這是必然的,懂得珍惜的人越來越少。現在每天都有數以萬噸計的廚餘,有一些甚至更是完好,只是賣不出去還可以吃的食物,一個小小的地區浪費的情況就已經非常嚴重了,更何況是全球累積的量。

  廚餘可惠及植物,而有多餘的糧食也能幫助有需要的人,新聞報導中也常見有些孩子因為沒錢吃營養午餐或是有些人失業沒有錢買食物吃。若是能把麵包店賣剩下的麵包,或是商店賣剩下的食物送給需要幫助的人,可是助人又利己,不僅能使挨餓的人飽餐一頓,又不用煩惱剩下的食物該何去何從。想想看那些貧窮的國家,有多少人每天都在等待食物和水,因飢餓而死亡的更到處可見。先進國家的人民每天都在享福,落後國家的人民卻在受苦,那先進國家的人民不是應該盡更大的環保責任嗎?資源有限而慾望無窮,我們有幸生長在物資充沛的國家,當自己在浪費資源的同時,也要好好想一想地球上的其他人類,缺乏環保教育其實只是一個藉口而已,懂得珍惜愛護及欣賞身邊的事物,才是真正的環保。否則地球暖化造成全球糧食短缺,最後也是會影響到我們自己以及未來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