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苗栗縣公館國小輔導組長/徐千惠
  因為業務的關係,讓我對現今孩童的心理發展與外顯行為有更深的了解。原來在我們一般人眼裡的「問題學生」,其實他們的內心是貧乏的、是空的,潛藏在他們內心的恐懼與渴望,並非我們這一群在幸福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所能同理的。

  目前我在國小擔任輔導組長,由於最近承辦孩童的諮商輔導業務,經多次與諮商師的接觸與溝通後,讓我對行為偏差的孩子,懷著一顆不捨與同情的心,讓我願意花更多的心血溫暖孩子空虛無助的心靈,希望他們能漸漸邁入正軌。

  如欲孩子能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要能提供完善的功能與服務,以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很懷念以前守望相助的社會,同社區的孩子有不良的行為發生時,大家會互相關心、教導,父母也能即時知道孩子在外的表現。另外,以前的家庭或許物質上的提供比不上現在,但大部分都能發揮家庭的功能,至少有滿足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甚至滿足馬斯洛所提到的「愛與隸屬的需求」。不像最近我所接觸的個案,孩子的偷竊行為,竟然是因為奶奶說沒錢買早餐(父母離異、父親去世),孩子因為生理需求無法獲得滿足,於是產生了偷竊行為。而有些因為父母離異或工作上的關係(早出晚歸、做二休二.....),減少了親子相處的時間,甚至孩子身、心、靈受傷時,都得自己去面對、自己去療傷,一次又一次,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孤寂的、受委屈的,甚至夾雜著一些恨意;當他們不知如何釋放壓力時,可能就產生了一些反規範性的行為。而有些父母因吸毒先後入獄,使得家人無法享受應有的權利。因為即使祖父母能給予孩子照顧與關愛,但畢竟無法取代父母的角色。另外因為父母的過失,使年邁的祖父母不但無法享清福,還要承擔起孩子的教養之責。所以我個人認為政府應負擔起宣導建立國人的家庭觀念,並且要建立起溫馨和諧的社會,使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能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每個人都能成為堂堂正正的好國民,這樣國家才能富足康樂,人民也才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