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環境和人權

 廖碧玉

  記得小時候的生活,除了上課讀書外,就是玩耍,所玩的玩具,完全取材於住家附近的樹木、竹子、路邊的野草、野花或溪流抓魚蝦。每天往返於學校,單趟就超過四十分鐘,也不需父母接送,父母從不需擔心我們的安危,那個年代人民樸實沒有貪婪。只要住在附近的鄰居,大家都很熟悉,且互相幫忙與照顧,近鄰絕對比遠親還要親,雖然物質比較缺乏,但仍樂觀勤奮。

  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人的眼界也藉由媒體資訊網路,越來越寬廣,道德也越易淪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笑貧不笑娼。只顧著享樂,只要我願意有什麼不可以?網咖到處林立,裡面的年輕人,流連忘返,沉迷在虛擬世界打打殺殺,真正跟人的相處反而變少;宅男宅女越來越多,加上現代人子女生的少,沒有兄弟姊妹,可學習與溝通來適應往後的團體生活,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相對的困難,加上父母的寵愛,現代大多的年輕人,已不懂何謂吃苦耐勞,與敬老尊賢,勤儉更已成名詞,這些都是因教育未重視傳統道德而慢慢淪喪。

  人際關係也越來越淡薄,一些社會重大案件,也越來越多手段,也越來越殘忍,這些事件在六零年代根本很難想像,我們的社會到底怎麼了?現在晚上超過十點要出門,是否會有不安全感?小孩自己去上學真的放的了心嗎?難怪患有憂鬱症的現代人那麼多。

  再加上氣候的重大變遷,生活環境日益惡化,天氣越來越熱,冷氣就越開越久,碳的排放量就越來越大,如此惡性循環,地球還有多少資源,可以給人類不段揮霍?在此呼籲大家,不要小看一個小問題,其實不只影響你我,將來也會殃及子孫,古人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若再不改變將來一定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