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頌生命鬥士背後的支持者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學生 胡郁昇

  前年我在兒童醫院裡實習,我的工作內容是協助來這裡的小孩子們處理他們在日常生活上或是未來可能會碰到的問題。來這裡尋求協助的小朋友原因各個不同,但最終目標不外乎都是希望能改善目前或是未來在生活上會碰到的困難,舉例來說:因為先天上的缺陷造成肢體動作困難的小朋友,最先會面臨到的就是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動,像是飲食、行走、抓取物品等等;有些小孩在幼兒時期可能不容易被察覺有什麼問題,不過到了學校環境後產生了學習或是同儕社交上的困難,像是自閉症或是過動症的學童。不管是在生活上或是學校裡,這些小孩在適應上都要比其他人辛苦許多,也因此他們的家長帶著他們到醫院來尋求專業的協助,希望能夠幫助他們的小孩減輕生活適應上的辛苦與麻煩。

  在治療室裡面,由於我們的治療活動都是用遊戲的方式來進行,許多小孩都把這裡當作是來玩樂的地方,所以在治療時間通常都很願意投入;然而在醫院中最令我動容的場景並不是在治療室內,反而經常發生在治療室外的走廊或是家長休息區中:每當治療時間結束後,小朋友走出治療室時,家長們一定早就守在門口等著接他們心愛的孩子,並殷殷詢問小孩的表現如何如何,或是告訴治療師小孩在家裡或學校中又遇到了什麼問題。有時在與家長諮詢的時候,講著講著家長的眼眶就泛起淚來,因此我們除了提供專業上的建議外,給予家長情緒上的安撫也是我們經常做的事─並不是教科書上教我們要這麼做,而是當我們理解到這些家長在照顧孩童上有多麼辛苦,出自於人的本能我們自然會同理他們的傾訴,並且希望能盡一切的努力來協助他們。

  當家中出現了一位在生活適應上有困難的孩童,不只是小朋友過得很辛苦,家長通常要承受更大的壓力,不論是出自於對小孩的愧疚感,甚至是面對外界異樣的眼光與批判─例如當小孩與其他同儕在互動上出現摩擦時,外界就會先幫家長扣上「不會管教」的帽子;更甚者,即使是像今日這樣的文明社會,仍存在著所謂「報應論」的說法,這對家長而言簡直是無情的二度傷害。然而出自於對小孩的愛,我看見這些家長變得更堅強,更有耐心,也更樂觀;他們可以因為小孩的些微進步而感到莫大的喜悅,當孩童感到挫折難過的時候給予鼓勵與支持,也樂於提供治療師或其他家長在照顧孩童上的心得與訣竅,有些家長甚至因此而成為朋友。這一幕幕動人的畫面看在我眼裡,經常心也因此溫暖了起來。

  是啊!父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最動人的情感,為了孩子的成長能夠更順利,做父母的總是不計較報償地付出,承攬下再多的辛苦,只要孩子平安長大就感到無比欣慰;望著孩子背影的眼神總是充滿慈愛,握著孩子的手洋溢著厚實的溫暖,在我眼中,他們因為愛而偉大。

  讓我們來祝福這些為著生命奮鬥的小小勇士,以及在背後支持著他們的守護者,願這社會能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與支持。同時,感恩我們能這麼幸福地生活著,感謝付出無限愛心來成就我們的父母與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