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環境生態 台灣該怎麼做

寶島新聲電台資深媒體人 林永沛

      人類貪婪本性毀滅即將成真2010年初,在聯合國架構下,舉行了一場國際氣候高峰會議,各主要國家的領導人都親自與會,並且提出空前的減碳計畫,可見生態環境的破壞所導致的氣候變遷,已使人類感受到空前危機,否則以人類的貪婪、自私,若不是危機迫在眉睫,是絕對不會去正視這個問題,而可惜的是在自私自利、本位主義的作祟之下,這場氣候高峰會最後是失敗收場,只發表一篇不痛不癢毫無法律拘束力的空洞宣言,可說連上一世紀氣候高峰會的京都議定書還不如,而且整個峰會淪為各主要國家的政治角力場,使得這場人類即將面臨的生態浩劫更接近事實,若是世界各國為求經濟成長互不相讓,繼續戕害地球生態,危機已在眼前還無法捐棄成見嚴肅面對,那所謂的毀滅恐怕將不可免。

世界成一體,一髮動全身

     以不久前冰島火山爆發為例,所噴發的火山灰壟罩歐洲天空,使得歐洲空中運輸幾乎中斷,短短幾天經濟就幾乎崩盤,在世界地圖上屬於天涯海角的冰島,一座火山的爆發,就能引起這樣大的負面效應,可見地球生態之脆弱,任何地方的風吹草動,就會引起世界性的連鎖反應,因此台灣絕無法置外於地球生態系之外,對於近年來全球生態保護的努力,應該要積極的參與,承擔起我們該盡的責任。

台灣破壞嚴重 即將無力回天

  台灣要努力的是自身環境的維護和改善,尤其在經歷921大地震,一直到最近的八八風災之後,更突顯出台灣的國土破碎,生態毀損嚴重,別說颱風,就是一般的一場大雨就能造成嚴重的災害,在上世紀初,中央山脈所下的一滴雨,要八天之後才能流入海,現在中央山脈所下的雨,八小時之後就能入海,可見佔台灣三分之二以上的林地已無涵養水源的功能,森林砍伐殆盡、無節制的濫墾是主因,而且也造成全台灣處處可見崩塌地,一遇雨就形成土石流,威脅民眾的安全,因此,迅速採取對策補救,已是刻不容緩的要務。

一個改變 自救根本

  要緩和台灣山林的破壞,恢復生態系的生機,就必需要進行一個改變,以及兩個禁止,一個改變就是改變人定勝天的觀念,要敬畏大自然,不可自我膨脹,自以為以人類的科技可以征服大自然,以致肆無忌憚的以破壞山林來進行建設,逢山開路,遇河搭橋,與水爭地的結果,終將遭受大自然的反撲,近年來的土石流災情,銅門村、小林村的滅村,以及最近北二高的走山事件殷鑑不遠。

兩個禁止 成敗關鍵

  至於兩個禁止,首先就是禁止宗教入山,過去很多宗教人士常常開闢山林,將寺廟、道場、教堂、修行場所等建築在地勢險要的山巔,愈險要就愈顯其雄偉,殊不知險要之處即是山林生態最脆弱之處,在此伐木破土,以及建構交通網路,往往破壞原本安定的自然環境,動植物同蒙其害,大自然失去平衡之後,便頻頻釀災反撲,致使生靈塗炭,這豈是宗教人士所當為?宗教原以濟世為本,安定人心為要,原本就該走入人群,何必捨近求遠,以付出龐大代價建構於山林野外,很多寺廟、教堂都位於被認為吵雜之市區,但並無損於民眾對神之崇敬,大多信徒眾多,香火鼎盛,也出了不少高僧以及有名望的神父牧師,可見一般所言,宗教建築要蓋在崇山峻嶺之中,才能顯其靈氣,才能專心修行之說根本毫無根據,只是徒增對自然生態的破壞而已。

  另外一個禁止就是禁止農業入山,近年流行高山蔬菜,說甚麼愈冷愈好吃,茶葉也說種的高度愈高愈好,水果也一樣,使得很多人入山開墾,除了佔用國有地,侵犯原住民土地而頻生爭端之外,也因移山倒海大規模開發,致使青山為之禿頂,失去植被之山林即失去水源涵養之功,也無水土保持作用,一遇天氣變化,即生重大災害,少數人利益所產生的災害,竟要全民來承擔,這是台灣普遍的現象,是到了該做改變的時候了。

沉緬過去百年 將失百年先機

  台灣雖小,單山林生態的保護若不做好,將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就像世界上任何一點出了問題,台灣也無法倖免一樣,因此,在綠能產業當道,改善氣候、節能減碳的努力成為世界性顯學的現在,台灣不能再沉湎於過去的百年,在籌劃各種百年活動的同時,也應該擘畫未來百年奮鬥的目標,以期跟上世界的腳步。人類的未來,也是台灣的未來,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