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把他們當外人

小牛津幼稚園美語老師 蕭淑婷

  最近有一則新聞是有關信奉伊斯蘭教、三名印尼籍外勞在台遭雇主強迫吃豬肉的事情,這件事不但引起國際媒體對於在台灣工作的外籍勞工人權問題的疑問,也讓我想起多年前一次在火車上發生的事。當時我和許多人一樣擠上了一班誤點的火車,由於火車誤點,那班車特別擠。正當火車緩慢地駛向台北,突然不知因何緣故,中途就停了下來,而密閉的車廂內竟然連空調也中斷了。記得那是個炎熱的夏天,車廂內乘客的抱怨聲四起,因為當時真的是很悶、很難受。不知過了多久,一位似乎是列車長的先生進入我們這個車廂向乘客解釋因為某某原因,列車必須在此停留,而且必須中斷電源,請旅客原諒之類的話。當然這番話又引起乘客更大的不滿,此時有一位先生突然用全車都聽得到的音量對著列車長大聲喊:「你把我們當成什麼了?外勞嗎?」我當時看了那位先生一眼,他太太拉了拉他,似乎要阻止他再繼續說下去,而他的旁邊還站了兩個小孩,我當時心想,天啊!他是這樣教育他的小孩嗎?在他的眼裡,如果車廂裡都是外勞就可以如此對待他們嗎?那外籍勞工的人權何在?現今台灣社會中又有多少人存在著和那位先生一樣的想法呢?

  我是一個教兒童美語的老師。平常沒什麼機會接觸外籍勞工,倒是常常碰到媽媽是外籍人士的學生,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新台灣之子」。剛開始其實根本看不出來孩子們有什麼不一樣,只是有一次和其他老師聊到班上某一位小朋友的發音不太清楚,很難矯正過來,結果老師直覺的就說:「喔,因為他的媽媽是外籍新娘啦!」很慚愧的是,我當時也接受了那位老師的說法,對新住民子女產生如此的刻板印象。然而隨著這樣的學生人數增加,我發現並非所有的新住民子女都有這樣的問題,有些外籍媽媽甚至比一般的媽媽還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在孩子學習的路上投注更多的心力,而孩子的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碰到這樣的家長時,我不禁要對他們豎起大拇指,打從心底佩服,畢竟要承受這個社會對新住民的刻板印象仍然給他們帶來相當大的壓力。

  當一個社會的文化受到一股外來文化的衝擊時,勢必會引起一些誤會或產生刻板印象。當我們希望台灣朝著全球化的腳步邁進時,我們是否也心理準備好了要自在歡喜地接受世界上各個不同文化的加入呢?我們是否能平等看待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呢?我們能否不再當他們是「外人」呢?不論是外籍勞工、新住民或是新台灣之子,大家都是世界公民,都應該受到平等的對待,我們應該以更寬廣的心相互接納,尊重彼此的人權,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更進步,更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