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是習慣,但莫把創業也當習慣?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教師 葉仲超

  創意可以是生活上的習慣,可以是盡情揮灑的聯想,但千萬別把創業當習慣,這樣會牽連很多家庭的生活?怎麼說?據經濟部中小企業所公佈的「中小企業創業與育成」之2007創業圓夢計劃報告顯示會想創業的原因以「實現個人理想」佔受訪者第一名,但創業遭遇困難第一名卻是「資金不足」造成籌措不易、第二名是「推廣行銷」不利造成客源不足,導致創業失敗,環觀國內創業行業排行以「餐飲業」居冠,無論台灣北中南東各地皆是此一現象。本文所欲論述的是,創業是夢想,但消耗地球資源卻是一大問題?

  過去總有人認為地球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試問創業者們,當您為著美麗的創業夢想申請創業貸款(銀行)、開發就業市場(勞工)、使用相關設備(原料)……等,無處不是在使用地球資源,以美國「全球創業觀察」(Gol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該單位的研究報告顯示:一般認為新的企業設立後,大約在「三年之內」,可能因市場競爭、產銷運作或資金週轉不靈等經營問題導致創業失敗,如此看來,「42個月」的創業生命週期導致地球資源的某一部分被這位創業家的夢想所消耗?也造成所屬員工失業的問題。再者,GEM對美國的一項調查亦顯示,大約20%的新創企業在第一年就失敗了!另有大約20%的企業在運轉第二年後也面臨關門的窘境?

     由上述可知,創業理論上總認為,創業家在創業前,僅有動機是不夠的,強烈的動機必須結合可用的資訊分析、堅實可靠的商業構想以及有效的執行方案才能創業成功。換句話說,創業家有理想的創了這家公司,也吸引了有抱負的員工為這家公司服務,另也購買了相關的原料資源開創這家公司的商品或服務,另一方面也向銀行貸款了創業資金,好的一面當然是創造好的商業信譽以及公司服務,為消費者提供好的商品或好的服務性質,反之,若因創業家的衝動,不講求相關科學分析的方法而執意創業,其所忽略到的是該員工因「尊重」這位創業者來到這家公司服務,但卻因「尊重」而失去「就業權」,另外,「環境」資源因該家公司而到位,卻也因創業失敗而「浪費」換來得可能是被丟棄一旁的「創業廢棄物」,如鍋碗瓢盆。更有甚者,因銀行團「尊重」該名創業者的信用形象而「貸款」給這位創業家,但也因該創業家無視相關資訊的存在,姑且試試的心態下,浪費了這寶貴的「資金」,或許它可以救下一位更有創業成功機會的創業家。

     職是之故,學者們說「創意是一種習慣」,但本文認為莫把「創業」也當一種習慣?由上述的分析,尊重就業者的權利、尊重自然資源賦予這家公司的協助、尊重政府單位籌辦創業計畫的美意,宜在創業前先進行各項可行性分析後,察言觀色整個產業的範圍是否已經飽和,而非為「理想」而不顧他人,如此才是體現「尊重」權利的重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