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海洋心

正修科技大學教授 方力行

拜海之賜,生機無限

  住在台灣的人不論向東、西、南、北任一個方向走,不多久就一定會來到海邊,悲觀的人一定會想〝我的機會都被大海限制了!〞,樂觀的人卻覺得,〝天呀!我的發展空間怎麼如此的大!〞到底誰是對的呢?我們不妨想想另一個面積比台灣大了兩倍,但是四境卻全部被陸地包圍的國家,尼泊爾,她的國民走到邊境時,看到的全都是別國的防線和衛兵,一步也別想踏出國土,怎麼有機會像台灣一樣,向東可以揚帆到美國、加拿大,向西可以到大陸,向北可以到日本、韓國,向南可以到菲律賓、印尼、泰國,甚至印度、歐洲、非洲呢?
  
  更令人感恩的是,台灣四周的海洋,還為我們帶來了遠超出領土疆界之外的資源與財富;我們的遠洋漁業遍及五大洋,我們的船隊和貨物進出了全世界各大港口,我們四週海底的礦產、能源和生物資源仍有無限的潛力等待開發,真正的問題在於居住在這裡的人民到底對海洋瞭解多少?對周邊海域的特點又掌握了多少?最重要的,是這些知識和眼光是否能有效的改變千百年來傳統固步自封的路權陸觀念,而讓自己及子孫的前途,可以因為海洋而無限延伸,無限茁壯。
  
大千世界,盡寓其中

  說到海,雖然大家都覺得浩瀚寬廣,風雲變化,但是真正講起來,卻好像除了魚蝦蟹貝,海豚鯨魚以外,也說不出什麼具體的知識,其實海洋佔了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萬千生命,源自海洋,地震火山,澇旱颱風,也無一不和海洋息息相關,有云:「未知生,焉知死」,在地球環境的興替與變化上,我們說一句〝不知海洋,焉知陸地〞,實不為過。
  
  台灣及其附近所有島嶼的誕生,都是海洋地理、地形變遷的結果,台灣四季陰晴雨雪的變遷,都是大陸和海洋氣團相互激盪的產物,台灣四週潮汐洋流,都是海洋律動的表現,而我們耳孰能詳的各種魚類、海藻、招潮蟹、海龜、海馬、海星、、、、、,牠們的行為、生殖、偽裝、捕食,也全都是海洋環境雕塑下的產物。再談到人類如何利用海洋,在海洋的引導下捕魚、航運、養殖、旅遊,甚至發展自己的文化,依著洋流、風向、島嶼而遷移拓展,就更讓人覺得台灣人民受惠於海洋的照拂,既深且廣了。
  
保護海洋,永續發展

  雖然如此,在以往的發展歷史中,尤其在最近的數十年內,台灣的海洋卻不但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和愛護,反而一直被輕忽、污染、甚至蓄意的破壞。過去美麗的自然海岸,一段一段被港埠、堤防、消波塊、工業區所取代,清澈的海水被工廠廢水、家庭污水,甚至原油和有機毒物所污染,生命豐富的紅樹林、潟湖、溼地,變成了違法魚塭、廢棄物傾倒場,或是看似合法,實則違反自然生態的海埔新生地,而在漁民利用海洋生物的過程中,違法的毒魚、炸魚,沒有節制的濫捕,大小通吃的貪心做法和愛吃魚卵,脯仔魚的壞飲食習慣,也在在使得原本資源豐富,有著自然療傷止痛能力的海洋,日漸枯竭衰敗,試想當有一天海洋如此充沛的生命力都被我們扼殺殆盡,世世代代以來賴以生存發展的海洋資源從此離我們遠去,台灣的前途將是什麼樣子呢?
  
  因此,如何更有效的發展海洋教育,傳播海洋知識,倡導海洋保護,並在瞭解、欣賞海洋之美的過程中,建立民眾對海洋的投入與願景,國家對海洋的永續經營和發展政策,應該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方向和長遠的福祉吧!
  
(大地雜誌海洋導讀)
P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