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寫作教學中體現教師對孩子的尊重

台南市西門國民小學/教師 黃媺恬
一、前言

  這學年是我第一次執教低年級,初始的幾個月,面對童言童語、變化莫測的孩子們,那種日子真可說是「手足無措」。過去,我總是用一種「成人式」的思維在思考教學的脈絡,卻輕忽孩子學習的主體性,然而,如此思維的不適切性毅然的展現在一年級孩子的學習成果,孩子的天真與真誠讓其毫不掩飾的告知我:「我就是聽不懂!」縱使我總是願意不厭其煩的再三教導;相反地,他們聽懂了、了解了,發散出活力十足的學習態度也總是令人動容。這期間的落差不禁讓我認真思索:「我正在用什麼態度來面對我的教學工作?」

  抽象的說,人與人之間要融洽的相處,除了要謹遵人際的規範,並善盡相處之道外,兩人之間的頻率是否相符也是關鍵因素。將「頻率」此因素納進教與學之中來思考,我們可以說,如果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頻率與學習頻率越貼近,教師就能更容易傳達教學訊息,學生也能更輕易獲得學習訊息,教與學之間的轉換則能更為流轉順暢。如此的想法正影響我目前的教學態度,如果我總是用我的想法為出發點,我「尊重」孩子學習的主體性嗎?不置可否,答案是「沒有」。當我不尊重孩子的學習,教與學之間就會形成一場相互對抗的戰局,當然,表面上勝者為「師」,敗者為「生」,ㄧ句「我都已經教過那麼多遍了,你怎麼還學不會」,扼殺了多少孩子學習的興趣與成就;然而,追根究底,捫心自問,教師真的獲勝了嗎?答案也是「沒有」,因為我們並沒有讓孩子獲得應有的知識或能力,當孩子從我們手上升上一個年級時,卻沒有帶走任何的學習寶藏。

二、教學理念:

  以下我將談談在我轉變態度,以尊重孩子學習的主體性來思考教學脈絡的經驗,並聚焦於閱讀與寫作教學:

「閱讀」與「寫作」是近年來教育體系相當重視的教學重項。三年級以上的孩子能夠寫、應該寫,這是不置可否的。然而,低年級能不能寫?該不該寫?大夥兒卻是各執己見。而我則是認為:能閱讀、能感受、能說,就能寫,如此的信念反應到語文教學上則轉換為:讓孩子閱讀、引導孩子說出感受,就該讓他們試著寫寫看。

閱讀,可以閱讀什麼呢?我想除了書本之外,更可以讓孩子有目標的玩,有目標的閱讀「生活」,畢竟低年級的孩子尚處在「具體操作期」,看、聽、聞、嚐、摸等具體的經驗相較於抽象的文字,對他們而言是更有意義的。

引導,可以如何引導呢?低年級的課文雖然多是新詩,但究其本質,是屬於「記事類」,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的繪本、故事書也充滿了豐富的「情景」,和孩子一起走出教室去和大自然接觸更是值得記錄的「事情」。既然如此,在進行課文、繪本、故事書,甚至體驗活動後的討論,提問的方式都脫離不了:時間、人物、地點、事情、感覺,其中事情又分為: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週而復始的練習,自然而然的在孩子的腦袋裡就存有一套標準的、基本的思考模式。

寫作,可以如何寫?成果又是如何呢?閱讀時依循著標準的、基本的思考模式,寫作時當然也不例外,不論對於教師或是孩子而言,如此的作法,閱讀與寫作變得密不可分。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引導時的『說』和寫作時的「寫」是存有差距的,此時就需要教師的鼓勵,不斷的耳提面命:想什麼、說什麼,就寫什麼。至於成果會如何呢?我認為屬於質性的學習成果評價,教師的態度是相當重要的因素,適性、適時的稍作調整都是必要的,而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以「鼓勵為本、要求為輔」是相當不錯的評價策略。

三、教學實例分享

  接下來,我以三個教學實例說明,並附上孩子們的作品:

※主題:大便
◎教學想法:
1.低年級的孩子很會演、很愛眼,用身體來感受文章的脈動是最適合不過的。
2.「大便」是日常生活最平常不過的,但卻常常和「骯髒」畫上等號,避諱於生活中談論,當教師坦蕩蕩的拿出來談論時,即能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聲音、用表情演出新詩「上課了,我還在大便,用力,用力,還是大不出來,回教室一定會被罵的,怎麼辦?就在廁所裡等到下課吧! 這樣一想,噗!噗!噗!大便就大出來了。」,並引導學生著重於轉折處。

  今天早上,我們一家四口期著腳踏車去吃早餐,吃完早餐,又騎著腳踏車去逛逛。騎到一半,我覺得想大便,馬上夾著腳,騎得很快,看到前面有一間廁所,馬上騎去,結果裡面的人很多,想一想,我就去樹叢裡挖個洞,大在洞裡,結果我被蚯蚓嚇到,嚇到沒穿褲子就跑出去,大家也被我嚇到,嚇到都快快跑走囉!(陳小豪的作品)

※在小豪的文章中「想一想,我就去樹叢裡挖個洞,大在洞裡...」告訴教師他在故事中設計了轉折處。

  今天早上,我們全家人一起去爬山,爬到山頂的時候,大家都好累,我卻很想大便,我就跟爸爸、媽媽說我要大便,爸爸說:「快去快回!」我就說:「好!」到了廁所後,卻有很多人,等了好久,等到剩一個人的時候,我心裡就想「快!快!快!快輪到我!」那ㄧ個人走的時候,我就像飛毛腿一樣衝到廁所,用力再用力,大了一個小時還是大不出來,這時,突然有一隻蜘蛛出現在我臉前,我大叫一聲,哇!我的大便就跑出來了!起來後,我發現我大便的顏色是黃色的,我嚇一大跳說:「我的媽呀!怎麼一回事呀?」我還發現我的大便是一顆頭的樣子,真奇妙!(宋小棣)

※在小棣的文章中「這時,突然有一隻蜘蛛出現在我眼前,我大叫一聲,哇!我的大便就跑出來了」,同樣的,也告訴教師他在故事中設計了轉折處,並且能利用「視覺摹寫」和「譬喻法」描寫大便的樣子「起來後,我發現我大便的顏色是黃色的…我還發現我的大便是一顆頭的樣子…」。

※主題:最瘋狂的春天-淋春雨

 ◎教學想法:
1.春雨不大不小,非常適合讓孩子細細品味,且南一、翰林兩版本在春天單元裡皆有相關文章可參考。
2.孩子一般是被限定不能去淋雨,教師帶著孩子偷偷的解放一下,是相當新鮮的感受。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運用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皮膚感受春天的雨,並且在雨中玩看看遊樂器材和平常有什麼不一樣。

  今天我們全班去玩溜滑梯,溜滑梯的時候,我屁股都濕掉了,我覺得好好玩。我還去玩盪鞦韆,我感覺把眼睛閉起來時好刺激,老師說集合了,我們都要回教室,我感覺好快樂,我以後還要再去一次。(邵小濬)

※小濬在文章中「溜滑梯的時候,我屁股都濕掉了....我感覺把眼睛閉起來時好刺激」,告訴老師為什麼溜滑梯和盪鞦韆讓他覺得又刺激又好玩。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遊樂器材區淋雨,我用眼睛看它像球一樣,摸起來溼溼的,我還用耳朵聽,聽到滴滴答答的聲音,又用鼻子聞,有樹葉的味道,還用蛇頭嚐,有鹹鹹的味道。之後,我摸了溜滑梯,有冰冰的感覺,玩單槓時,有滑滑的感覺,我很開心。說了這麼多話,我到底為什麼要淋雨?因為我從來沒淋過雨,所以我想嘗看看淋雨的感覺。(林小妤)

  因為生活課上有關下雨的事,於是星期五的早上,老師帶我和同學去遊樂場感受春天的雨。春天的雨用眼睛看像線一樣,用耳朵聽,我沒有聽到聲音,皮膚覺得冷冷的,用鼻子聞覺得臭臭的,用嘴巴嚐沒有味道,很好玩唷!(陳小芸)

※小妤和小芸在用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感覺春雨後,能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摹寫來描寫淋春雨的感受。林小妤更天外飛來一筆,以非常平順的口吻來道盡教師教學用意,「說了這麼多話,我到底為什麼要淋雨?因為我從來沒淋過雨,所以我想嘗看看淋雨的感覺」,令人頗有驚奇之感。

※主題:節能減碳大家一起來

◎教學想法:玩具往往能快速吸引孩子的目光,在遊戲的過程中,讓他們發現新奇之處,更能本著此興趣,落實節能減碳的具體作法。
◎教學重點:與南台科技大學合辦能源玩具體驗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替代能源的實用性。

今天早上,全班去籃球場玩替代能源的玩具,我玩了太陽能青蛙、太陽能車子、太陽能火車、太陽能摩天輪,我一吹,他的屁股就會發亮,用水果插電線就會有音樂,還有只要轉動蜻蜓就會飛,飛高又飛低,戴上太陽能帽,照到陽光,電扇就會轉,鼻子會涼涼的。(陳小豪)

今天早上,我們全班去籃球場玩替代能源玩具。大哥哥帶很多玩具給我們,我們把棒子插進水果,白色圓圓的東西就會發出聲音,拿下來就沒有聲音。還有一個玩具碰到水會產生電,藍色的燈會亮,車子就會動。這些玩具讓我變聰明,也教我保護地球、節能減碳的知識,真開心。(黃小翰)

今天早上,老師帶我們全班去籃球場玩替代能源的玩具,大哥哥讓我們玩青蛙和火車,火車照到光就會動,蘋果、橘子用一條線插進去就有聲音,大哥哥給我們一人一隻小風車吹,讓我們的小風車轉動,轉動時屁股會發光。我們以後也可以用這種方式發電,就不必使用電池了,讓我們的地球節能減碳。(蔡小欣)
※小豪、小翰和小欣在闖了四關後,體驗過太陽能、生質能、風能等能源玩具,能具體的說明用了什麼工具,以及如何使用工具讓玩具運動。

四、結語

   我們都當過孩子,但是當我們長大後卻都忘了自己是在懵懵懂懂中成長的,習慣以成人式的思維去教導孩子,卻忘了孩子才是「正港(台語)」學習的主角,教師願意試著解放,帶領低年級的孩子用五官、用心來體驗生活、閱讀生活,有深刻的感受後必能有所想法,在適當的引導下,即能用筆寫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