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副教授 江志正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為人父母的共同企盼,也會努力促其實現;也因此,人類得以綿延提昇,教育活動也更具有意義與價值。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我可以深刻感受到大多數父母都極為關愛子女,急切著要將最好的東西給孩子,並期許著子女們能有美好的未來。為人父母者的真情至性自然流露,頗為感人,那種心情是一種極為可貴的動力,如果能善用,將是孩子之福,也是國家社會及全人類之幸。

  的確,未來是大家所關心的,尤其為人父母者,不只關心著自己的未來,更關切著孩子的未來,於是要付出比別人加倍的心血來投入與實踐。只是,未來很抽象虛渺,它是什麼?且又在何處?可以如何獲致?誰也不敢論斷,唯從人類發展與歷史脈絡中可以確知,未來是現在正在打造的東西,也就是說,現在種什麼因,以後就會得什麼果,而如果現在没有打造,也就没有心中所認為的未來了。因此,到底該如何來為孩子們打造一個美好的未來,此係個別教養的問題,也是全人類的大事。 談到未來,大多數人心中總是充滿夢想與憧憬。在以前,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對於遙不可知的未來總是懷著一份神秘與想像,還有一些期待與企盼。只是,隨著時空遞移,此時思及未來,心中不知不覺就會浮現一些影片的特效畫面與場景,並有著些許驚恐。記得在幾年前,有部電影描述著地球生態丕變,造成氣候異常,北美頓時淪陷在一片冰雪之中,數以百萬計人民流離失所,場面令人驚駭,喚醒著世人要未雨綢繆,千萬不可輕忽「明天過後」的威力。自此之後,我心中未來的美好畫面就慢慢轉而被不確定的驚懼所取代。這段日子以來,全球暖化及生態保護議題不斷,美國前總統高爾為宣揚環保理念,走訪世界各地,也拍了一部紀錄片-「一個不願面對的真相」,使生態保護掀起了小小熱潮。這部片子除了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的殊榮外,好像也點燃了大眾追求環境永續的心。尤其,他在片中高聲疾呼:「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危機,需要我們採取大膽、快速、與適切的行動。」此有如暮鼓晨鐘一般,大大地喚起了世人對我們所處環境生態的重視,讓大家正視著為我們子子孫孫構築一塊可以永續生存大地的重要性。近來,在國內引起話題的「正負二度C」,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的點醒著我們對生態與生存環境的重視。只是,追求環境生態永續的情緒容易被喚起,但要化為實踐行動卻是不容易的,此需要大家真正的覺醒並一起凝聚智慧與共識來努力實踐。

  孩子的未來,直覺上看似個別教養的問題,唯從前述生態鉅觀的角度來看,如果?有追求生態永續的決心與行動,人類是不可能有未來的,當然更無美好可言。因此,在一個過度開發及重視競爭的全球化時代下,全球已成一生命共同體,只有大家都具有永續思維及付諸行動才能確保大家的未來,並進一步追求各自所認為的「美好」。永續,這一詞句最早來自環境領域,其關注的是發展與環境間的關係,認為一個永續的社會是能不減少未來世代的機會即可滿足自身目前的需要。而在1987年時,The Brundtland Report of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出版「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在此報告中勾勒出一個強調生態、經濟、社會安定間關係的發展系統取向,要求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來改善人類的行為,以維持環境的長期生存能力。自此之後,永續這個概念開始受到注目,也是在討論未來議題時所不可忽略的。在經歷一番的努力之後,大多數人漸漸的有了共同的信念與看法,即認為永續發展是指,人類擁有能在不危害到下一代的狀況下即能達到目的需求去持續發展的能力。的確,許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最起碼要做到不危害他們生存的權利與權益,如此才能有未來與希望可言。故唯有把握此精神思維,才有可能成就孩子們美好的未來。

  回思前述,如要許孩子美好的未來,是無法窄化到只有從自我的角度思維,而需有大我鉅觀的視野來取得全人類的共同生存永續才有可能。因此,要許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就必須要持永續的思維,而從鉅觀及微觀的角度來思考看待才行。以一個鉅觀的角度來看,如何一起重視生態,追求永續,在不影響未來世代生存權力及滿足需求的情形下來進行目前的發展與滿足此時此刻的需求,此將是許孩子一個美好未來的最基本條件。在此基礎下,則可進一步就微觀角度來看,由親師在孩子個別成長的角度重視其教養與發展,以促其能自我實現並實踐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環顧近來的種種報導,可以明顯感受到,生態惡化的狀況已到了無法輕忽的地步;究其原因,大都是由於人們在人定勝天的絕對信念下,只持著發展的觀點而忽略環境限制所致,並在此氛圍中走火入魔、短視近利、過度競爭、追求速效、喪失本質、缺乏反省、忽視正義倫理,才漸漸造成如今的生態困境。無獨有偶,以教育的角度來看待孩子教養問題,也同樣有著揠苗助長的窘境,令人心驚。自己在教育領域中服務多年,對於前述狀況感觸良多,環顧周遭,可以感受到,親師們可能因追求速效重標準而窄化了學習內涵、因追求速效強制脅迫而扼殺了學習樂趣、因追求速效汲汲營營而無法分享深化、因追求速效惡性競爭而難以合作互助、因追求速效輕忽個別差異而阻窒潛能開發、因追求速效過度耗竭而能量盡失、因追求速效輕忽過往而無法立基延續及超越。面對有著相同困境的生態環境與教養問題,只有回歸到立基於永續的基礎之上來加以修調才有意義,也才有許孩子美好未來的可能。

  簡單來說,永續就是一種思維,一種不追求速效的思維,一種考量發展與環境平衡間的思維,然後將此種精神很自然平實的融入生活中,展現出長遠眼光、考量周延、深化學習、尊重差異、能量再生、延續文化等特質,來構築共同的生活園地。同樣的,「美好」,也許是一種客觀的存有狀態,但更是一種認知、想法、信念及價值。「美好」也許也不是絕對的,它是指「適切的」思考。因此,不管就鉅觀或微觀的角度來看,其實所謂的「美好」,就是一種可以產生持久影響之良善精神價值的傳承與感染。此在一個價值崩解紛亂的多元社會中,是處世的根本,也是發展的基礎,更是孩子美好未來之所繫。要寄望下一代成龍成鳳,要許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與孩子一起致力環保、關懷大地、重視生態、尊重生命,好好讓良善價值可以傳承感染,讓它們在孩子的心中萌芽茁壯,相信他們絕對可以藉此去讓生命發光發熱,創造屬於他們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