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知識革命-閱讀

宜蘭縣立二城國民小學校長 黃賜福

你不可不知的事實:臺灣面臨大人、小孩都不愛看書的閱讀危機

  知識經濟時代,台灣民眾卻愈來愈不愛看書。根據《天下雜誌》進行的「全民閱讀大調查」顯示下列的訊息:

一、每日閱讀時間少   

   台灣人平均每週花在閱讀的時間是7.5小時,每天平均不過一個小時。

二、休閒寧可看電視

  民眾休閒時最常做的活動中,看電視仍是最多數人的第一選擇,「閱讀」這件事,在民眾生活中所佔的比重,有被邊緣化的情況,把「看書」當主要消遣的民眾只有一成五。

三、公共圖書館的利用率低

  當民眾被問到圖書館的使用習慣時,有七成以上的民眾回答很少使用圖書館,其中四成民眾是「幾乎不使用」。

四、父母抽不出時間陪讀

  近三成的孩子優先選擇「玩電腦」為主要休閒活動,大多數小孩的生活都被電腦與電視所填充,現代父母忙碌到每天抽不出半小時和孩子們一同讀閒書。

五、家長的困境

  家長在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上,遇到最大的困難還是「孩子的課程負擔太重,時間不足」,而「孩子沒有興趣」也是一大阻礙。      

  這次所做的調查顯示,臺灣從大人到小孩都不愛看書,閱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遠低於電視、電腦等其他活動,台灣從上到下都沒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我們應該來看看先進國家正在做什麼努力。   

他山之石

  在此知識爆炸的時代中,國民的學習能力對於國家的競爭力有著絕對的影響,但是今天在電視、電玩和網路所構築的聲光世界中,孩子與書本的距離卻愈來愈遠了。因此近年來,世界各國所推動的教育改革,幾乎都把推廣閱讀風氣,提升閱讀能力列為重點,甚至識字率或閱讀能力在全球名列前茅的英國、日本、芬蘭等國,都紛紛發起全國閱讀年的活動,希望傾舉國之力,塑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各國都在積極推動兒童閱讀運動,新一波的知識革命正悄然展開!

英國:打造讀書人的國度

  一九九八年九月到一九九九年八月,是英國閱讀年,教育部長布朗奇宣示要藉著閱讀年的推動,改變英國人對於閱讀的態度,重拾閱讀的樂趣,「打造一個舉國皆是讀書人的國度」。事實上,由於移民漸增,英國正快速蛻變為多種族、多語言的國家,新生代識字率和語文能力下降,成為一大隱憂,及早培養兒童對語文的興趣,成為當務之急。閱讀年結束後,點燃的閱讀熱情並沒有嘎然而止,原本到處可見的閱讀年標語「讀我」(Read Me)搖身一變為「繼續讀下去」(Read On),接受政府委託的閱讀運動組織持續推廣閱讀,各種不拘形式、活潑、富創意的民間閱讀活動也陸續出籠。

美國:把每個孩子都帶起來

  不管是柯林頓的「美國閱讀挑戰」運動或現任總統布希的「閱讀優先」方案,美國每位總統上任後,幾乎都大力提倡閱讀。布希總統上任後,提出「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在後面﹂(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方案,並且將「閱讀優先」作為政策主軸,提撥五十億美元的經費,還特別補助閱讀環境較差的弱勢學生,希望在五年內,讓美國所有學童在小學三年級以前具備基本閱讀能力。

日本:十分鐘的晨讀運動

  早在十年前,日本政府就開始積極推動兒童閱讀運動,在1988年發起的晨讀十分鐘,至今年已經衝破一萬所學校的大關,達到日本中小學總數的四分之一。為何晨讀活動竟然會獲得各校師生壓倒性的支持呢?其實秘密就藏在晨讀的四原則中:「大家一起來,每天都讀,挑自己喜歡的書,而且只要讀就好」。在這十分鐘裡,師生一起輕鬆自在地享受閱讀的快樂,沒有評量和競爭,也不交心得報告,純粹為閱讀而閱讀,因此連討厭讀書的小孩也開始喜歡閱讀了!   

  先進國家都以推廣閱讀來打破所有先天與後天的不平等,提昇國民迎接未來的能力以及縮減社會上的知識落差。為何世界各國會如此重視閱讀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世界已進入知識世紀,一切的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自閱讀開始,閱讀是終身學習的起點,亦是學習所應具備最基本的能力。 閱讀決定未來的競爭力-閱讀就是力量

  每當我們翻開書頁,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石。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的心靈的,莫過於學習閱讀,曾大力推動兒童閱讀的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指出:「閱讀是教育的靈魂。」自小養成閱讀習慣,等於有了一生都能擁有的智慧。因為唯有透過閱讀,才能打破課堂教育的限制,也才有終身學習的可能。

一、閱讀是成功的基石

  美國的研究顯示,學童在三年級(九歲)結束前,如果還不能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未來在學習其他各種學科時也都會碰到困難。國際成人閱讀能力調查報告亦指出:閱讀能力強的人,不但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甚至薪水也比較高,擔任高技能白領工作機率更明顯高得多。

二、閱讀與腦力

  許多醫學研究都發現,人的大腦是愈用愈靈光,從大腦切片可以看到,愈常動腦的人,神經纖維的聯結愈濃密,觸類旁通的機會也愈高,大腦的神經元基本上是「用進廢退」,經常運用大腦的人比較不容易退化,因此閱讀對大腦有保護作用。

三、閱讀與創造力

  閱讀是主動的訊息獲取歷程,神經的活化程度比較高,但是看電視、看電影則是被動接受訊息的歷程。曾有研究指出:長時間觀看電視,操作電腦、電動玩具的兒童,會影響其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而專注力更是下降。而閱讀書本遠比觀看電視、電動,更能啟發創造力、想像力,並提升認知層次。 樂在閱讀 培育閱讀人

一、有愛書的大人,才有樂讀的孩子

  人與書並不是天生相互吸引的,一開始,必須有說合媒介的角色,必須經由父母、老師將書本帶到孩子的世界中。父母及教師必須成為一個喜愛閱讀的人,身體立行,經常閱讀,作孩子的模範,才能以身作則,影響孩子的閱讀行為。

二、塑造閱讀的環境

  在家中(如:書房、客廳、浴室)或教室中隨處可拿到書,隨處可看到書,讓兒童習慣與書為伍,但不以逼迫方式要求他閱讀。

三、親子及師生共讀

  父母每天陪孩子閱讀至少10分鐘。心理學家西格曼博士曾提出:睡前10分鐘的親子共讀可幫助入睡外,對孩子的免疫系統,傾聽的技巧及想像力的發展都有助益。可採父母讀給孩子聽,或是一起讀,也可以孩子讀給父母聽。老師每天讀書給學生聽,教師可以示範如何唸,或跟學生談談他們各自所看的書。

四、以開放的態度與兒童討論書中的內容

  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提出自己的意見,共同討論分享。除可深入了解兒童的想法,也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師生關係,並經由此精讀,發展兒童的推理、分析、與鑑賞能力。

五、慎選符合兒童年齡、程度、性向的閱讀材料

  父母、師長在為孩子挑選書籍時,應考慮不同年齡層、不同程度及性向的孩子之閱讀材料,應有不同,購買時也該略覽過,也可讓孩子們提議想購置的書,供父母參考,並依此瞭解孩子閱讀的偏好。

六、選擇延伸課本教材的課外書籍

  學校中所使用的教科書,係為專家學者依據教育目標及兒童發展指標所編寫,兼顧學習之階段性及發展性,但礙於篇幅有限,往往僅有概述而欠詳盡,為彌補其缺漏,課外延伸教材的補充更顯重要。 閱讀即未來

  您開始準備閱讀了嗎?為了自己及孩子未來,我們應建立起閱讀的習慣。動員學校、家庭、社區、圖書館等資源,共同推動閱讀運動,如同艾登斯在《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中所言:「一個從不閱讀,或者缺乏閱讀經驗的大人,是難以為孩子提供協助的。」從自己做起是最實在穩健的開始,「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最後僅以吉利蘭的詩「閱讀的媽媽」與大家分享: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 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參考資料:天下雜誌2002年教育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