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兩岸和平心橋

「金門國際大學島」

樹德科技大學博士 洪春棋

壹、前言

  金門雄峙閩海、汪洋四環。金門的開拓上,可溯及晉元帝建武年間,原為中土人士,為避兵災,因而移居此地。唐朝、五代十國、宋朝,更有大量來自中原的金門先民們,為了尋求一塊安家立命的樂土,胼手胝足來到金門打拼,為打造這座世外桃源、海上仙山-「金門」共同來努力。期間直至明代海盜倭寇肆虐,洪武年間江夏侯周德興為防倭患屯戍海疆,金門正式成為中國國防體系下的一環,從此金門「兵燹」不斷,金門先民打造「夢幻家園」的美夢漸成泡影。明末先有鄭成功金門的練兵,以金門作為「驅荷復台,反清復明」的根據地,接著則有1937年日本軍的登陸金門,日本人佔據期間,強拉民工建築軍機場,壓迫島民種植及吸食鴨片,金門人經歷了長達八年的「日據」浩劫。外侵難防,但更可恨的是內戰,1949年後兩岸內戰中,金門人見識到什麽叫做「骨肉相殘」,而這些殺戮戰場都在金門,兩岸內戰期間金門人,先後歷經了「古寧頭」、「大二膽」、「九三」、「八二三」、「六一七」等戰役,金門人何辜?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兵燹」下的金門人,只能一再被迫離開家園,達赴他鄉謀生。

  戰亂中的金門人,遠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印尼和台灣等地討生活,因而形成了今日金門島內,人口不及十萬人,而旅居海內、外的金門人,且有百萬眾的怪異現象。

  金門先民們為避兵災,遠從中土來到金門,而金門先民們打造「夢幻家園」的美夢,一再毀於「兵燹」中。而唯一慶幸的是金門人從沒有忘本,從來沒有忘記先民們,對這塊土地的愛與關懷。吾等從金門的閩南、僑鄉、戰地等三大文化中,便可看出金門人的天性與精神所在。首先由閩南聚落文化中,我們看到了金門先民們,先由家族、宗族再擴大到國族,循序漸進打造「夢幻家園」的智慧。再則由金門的僑鄉文化中,我們看到了金門人的血液中,永遠流著濃稠而不忘本的熱血,回饋家鄉的痕跡隨處可見。而接續的戰地文化中,近六十年金門戰地的歷史角色中,也再次的開啓了金門人的智慧、認知和使命感。幾個世紀前,金門先民們不就是為躲避兵災,尋求樂土而來到金門的嗎?金門人深知「內戰無英雄」,誰勝誰負天知曉。戰爭帶來了兩岸骨肉相殘的痛,也給「金門人」帶來了離鄉背井的苦。這一切「金門人」最清楚。也因此,在面對著「兩岸同胞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歷史時刻,金門人已有足夠的智慧、認知和使命感,為「兩岸的兄弟合作」共同來創造一個有利的平台。

  而今正逢兩岸情勢發展,從50年代的兩岸對峙,80年代的開放探親,到目前兩岸的「大三通」,兩岸情勢已漸趨緩和。因此,旅居海內、外百萬金門人,完成先民遠離戰亂,回歸家園來打造海上仙山「金門」的夢可期。金門人在繼兩岸「小三通」的表層接觸後,也將掌握此一歷史的關鍵時刻,結合海內、外鄉親們,積極的來推動更深一層的「心通」工作。而兩岸要達「心通」,其最佳的途徑無他,即是兩岸「教育和文化」能實質合作與交流。因為兩岸若能「心通」,則骨肉相殘不再,和平將可永續。正巧「金門」在兩岸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地緣、血緣、文緣、商緣和法緣等「五緣」關係上,與大陸和台灣有著全然不可分割的關係。因此,由金門人來建立這座兩岸的「和平心橋」應是首選中的首選。金門縣政府在此一最佳時刻下,特別委請金門鄉賢洪春棋博士,提出一套有機的規劃系統,期盼藉由鄉親們的力量,一起共同來推動「金門國際大學島」,以圓金門鄉親和先民們打造海上仙山的夢。

貳、招收陸生有機規劃系統的驗證分析:

  招收陸生有機規劃系統的概念(如下圖所示),是將靜態的「招收陸生來台就讀」等相關的法令、規章及現況,以動態的思維來瞭解過去及目前狀況,進而透過有機的規劃來掌握、引導未來之發展。系統中經由知識鏈、經濟鏈和價值鏈的串接,其使「兩岸在招收陸生來台就讀」的合作上,能够達到1+1>5的功效,在合作中對於台灣或大陸,均可達到兩岸雙贏之「共好」局面。也唯有如此,兩岸的教育合作才有成功和永續的機會。以下僅就招收陸生來台就讀方案,能否通過政府規章、規模經濟、品牌忠誠和國家安全等子系統之考驗,分析如下:

一、政府規章
  97年11月3日行政院陸委會即已通過相關辦法台灣各大學,可至大陸、金馬辦理學分班招收大陸人士,未來大陸地區學生來台就學,陸生到台灣本島僅當年全國招生量的百分之一(約2000人),而金門等離島不受上述百分比的限制,對金門是一大利多。

二、規模經濟:
如何透過「規模經濟」子系統的論證來分析上述兩法案之利弊得失,進而來定出正確的目標市場?茲分析如下:

  目前全國大學的教學能量,粗估全國每年各大學入學新生的總人數,合理的平衡需求是36萬人左右。因此,7年後的105年,每年將有10萬以上的短少(台灣高中、職均可讀大學,詳如右圖),大學4年將會有40餘萬學生的缺口。以目前的生、師比25:1;生、職比50:1來計算,7年後逐漸的會有16,000名大學教師,8,000名職員、工會失業。而大陸的高中、職畢生,則大陸每年有1,050萬參加高考的高中畢業生(大學聯考有1/3本科1/3專科1/3落榜),每年有2,500萬人的職業中學畢業生(完全沒有大學可讀如圖所示)。因此,大陸每年有3,000多萬高中、職畢學生沒大學可讀。因此,大陸教育資源不足和台灣教育資源過剩,可行成互補。

三、品牌忠誠:
  如果招收陸生的目標市場為大陸高等名校一流學生時,品牌忠誠對陸生的意義,分析如下:
目前台灣各大學的平均教學水平,獲得國際相當的肯定與好評,尤其是台灣的技職教育,台灣技職教育中的四年制科技大學,除了有本科的學士學位教育外,向上延伸還有碩、博士班的設立。而比較大陸和台灣目前的大專及職業教育制度中,大陸和台灣或許還有許多可供合作和提昇的空間,加上兩岸同文、同種的優勢下,大陸高中、職的畢業生,相較對台灣的各大學,尤其是職業教育中的科技大學,絕對有著極高的品牌忠誠度。因為台灣的科技大學,有著理論和應用並重的優勢,完成本科取得學士學位後,除了可以選擇就業,同時,也可以繼續的進修來完成碩、博士學位。

四、兩岸和平:
  在台灣本島,目前有著藍、綠的惡鬥,任何兩岸政治上的小摩擦或口角,經有心人士的政治炒作,往往會被操作成重大的政治事件,將危急兩岸的和平進展。而若以金門外島優先招收陸生,除了在過去的戰爭背景下,金門人深知兩岸爭戰的「可怕」、「可恨」和「可惡」外,金門人也因隸屬福建省,在兩岸和平戰略體系中,金門是連接大陸與台灣間兩岸的臍帶。有著「若台灣不想要,大陸也不能要」的戰略優勢;也因為金門是兩岸和平的重要臍帶,當然更是台獨分子要獨立建國的最大絆腳石,因為台灣若要獨立,又怎麼會有個縣、市,它的地名是就叫福建省金門縣呢?因此,福建省金門縣若能與大陸福建省廈門市一樣,將當年的海防前線建設成為國際的大都市,兩岸共同面向國際,人類可以戰爭不再。兩岸兄弟合作,共同創造未來的理想,絕對不是夢。因此,若兩岸能以金門這塊寶地,擴大的來招收大陸學生,應是兩岸政治氛圍中紅、藍、綠,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

叁、金門大學島價值鏈的串接

  上述分析後,政府若能以「金門大學島」為招收陸生的試點,透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於民國97年11月3日修正發布,「大陸人士可以赴金門、馬祖、澎湖就讀我大學校院開辦的推廣教育學分班」之規定。依規定可招收大陸的學生,至金門來就讀學分班。

  而國內各大學可依上述己通過的相關辦法,加上,中華民國97年11月3日教育部台參字第0970213043C號令修正發布之大學推廣教育實施辦法,第六條:推廣教育學分班學員修讀期滿經考試及格,由學校發給學分證明,其經大學入學考試錄取,所修學分得依各校學則或相關規定酌予抵免。但抵免後其修業期限,不得少於一年;修讀大學規定之學士學位修業期限為四年以上者,其修業期限,不得少於二年之規定。由國內各大學於金門來設立分校(部)來招收大陸學生。鑒於金門是個沒有藍、綠惡鬥的環境,政府及國內各大學,若能將目前的法令、規章,做一「價值鏈」的串接,由金門出發來招收陸生。相信定能為政府完全來避開一場,無謂的政治大風暴。

肆、結語:

  金門縣政府為推動「金門大學島」,業於民國97年12月5日府教學字第0970074797號函,調查台灣地區大專校院有意願於金門縣設立分校(部)招收陸生者;調查結果國內各大學計有樹德科技大學等20所大專校院有意願在金門來招收大陸學生。相信政府招收大陸學生的政策之制定和推動,若能由沒有藍、綠的金門地區先行來試辦來承擔台灣40餘萬生源缺口下的10餘萬人,使金門走了部隊來了學校,走了軍人來了學生,在一個學生抵過三個軍人之消費的狀況下,金門的經濟得以發展,而台灣40餘萬生源缺口,直接上台灣本島的壓力,可以减少,再則也提供了陸生一個就讀大學的機會。而期間更有意義的是兩岸間,更可以透過兩岸和平心橋「金門國際大學島」的打造,使得兩岸戰爭不再,和平得以永續,更可以使兩岸及來自世界的年青人,瞭解到戰爭的可怕,和平的可貴,更為人類遠離戰爭,播下了良善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