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伶

高雄市立左營國中教師 陳亞伶
  當你仰望的天空,你想的會是什麼?向上天祈求你的心願能夠實現,還是天能不能下雨給你口飯吃?對於許多貧困的孩子,不管他身處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他每天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求生存」。什麼時候能夠有東西吃?好不好吃不是他所考慮的,他只考慮他吃不吃得到東西。什麼時候有水可以喝?水乾不乾淨,他沒時間去想,看到水就用手往嘴巴裡灌,就是希望能夠止渴,如同《±2℃》影片中一位紐約時報上刊登照片的非洲孩子,他表達的心聲,我不是很老,只是很渴。

  天候的異常,讓許多國家的孩童,面對乾旱的大地,望天興嘆,希望土地上能夠長出一草一木,給他們糧食。台灣大部分幸福衣食無缺的小孩子來說,他們所煩惱的卻不是明天怎麼辦?對許多能夠坐在教室享用營養午餐的學童來說,他們除了節食不吃之外,還在討論今天中午的菜色好不好吃,哪一個餐桶要剩下來當廚餘,無法體會世界上其他角落,如柬埔寨的孩子們是把螞蟻煮熟來配飯,海地的小孩是在吃泥餅的心情。

  貧困的小孩,他們的明天,因為糧食的短缺,屈指可數,彷彿今天就是末日,所以他們沒有時間去上學,三、四歲起就已經要開始獨立去工作了,當我看到柬埔寨洞里薩湖的小孩划著臉盆來乞討時,我的心都糾結成一團,他們沒有時間去責怪他們的父母給他們這樣的環境,只能想盡辦法活下去。

  富有的小孩,他們的明天,雖然有著父母提供的豐沛資源在支撐著他們去迎向未來,讓他們可以一路受高等教育,等到二十出頭再出來找工作,但他們同樣有著很深的徬徨,二十世紀普遍的癌症、憂鬱症、地球暖化等問題,這些到現在人類無法遏止的事情一直不斷地繼續發生,他們的世界也彷彿已經走到盡頭。

  根據台灣兒童福利聯盟所發表的一篇「何為兒童權利公約」中的分類中,針對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及兒童應受到特別照顧、保護等考慮之兒童權利,分為三類:第一是生存的權利:如提供孩童充足的食物、居所、清潔的飲水及基本的健康照顧。第二個是受保護的權利:如免於受虐待、疏忽、剝削及在危難、戰爭中優先獲得保護。第三個是發展的權利:如擁有安全的環境,藉由教育、遊戲、良好的健康照顧及社會、 宗教、文化參與的機會,使兒童獲得健全均衡的發展。其實,這三項權利就像馬斯洛所提出來的需求層次理論,如果第一個生存權都沒有辦法得到滿足,其他的權利也就不可能實現,而最後一個層次的實現也有賴於孩童們心理安全感的滿足。

  世界上各國都簽署了相當多兒童與青少年的人權法案,如「世界人權宣言」、「兒童權利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取締教育歧視公約」和「國際勞工組織的最低年齡公約」等。這些內容對於兒童權益的保障,也都與兒福聯盟對於兒童權益的分類大同小異,重點是在於各締約國有沒有採取適當的步驟,保證實現這些權利,並承認為此而實行基於自願同意的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聖多美普林西比的梅尼士總統曾經在敲響世界之愛和平鐘時,許下「願天下孩童盡歡顏」的心願,這一心願,雖然不能滿足所有孩子們想要的需求,但是可以讓他們快樂地找到希望活下去。洪蘭教授曾經講述過一個實驗,一個全身綁滿鐵絲但有奶瓶的母娃娃,跟一個全身柔軟但是沒有奶瓶的娃娃,小動物們雖然還是會到有奶瓶的母娃娃那裡喝奶,但是它們大部分的時間會比較喜歡依賴在全身柔軟的母娃娃身邊,這顯示孩子們不是一定要給他們多麼豐沛的物質生活,但是如果父母能夠多給予孩子們溫暖,孩子們其實對這個家是有相當程度的認同。

  面對現在很多家暴的家庭,父母都以為是自己賺錢能力不足,所以要帶著孩子們尋死,其實孩子們不想死,他只想要跟爸媽一直在一起。很多家境不好的小孩,如之前台灣一碗麵的故事,那幾個孩子家境不富裕,但是父親跟母親給他們的身教,卻影響著他們的人格,即使他們再餓,也會想共吃一碗麵,留一碗給媽媽。因此,我們可以去想,當我們的生活收入微薄的像我們的阿公阿嬤一樣的時候,而又有一大窩的孩子要養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什麼樣的身教?現在的父母太依賴物質,來滿足孩子的需求,結果可能像個綁了鐵絲有奶瓶的母娃娃,大部分的時間孩子的心都不在我們身邊。

  台灣的少子化其實不能表示現在的家庭收入比以前少,只能說家長們想到要滿足小孩的物質慾望,就會覺得那是自己無法給孩子承諾與支付的未來,而決定放棄生小孩。政府不斷想盡辦法提出優惠措施來鼓勵生產,不管是幾千幾萬元的補助,其實都不如先教育父母,如何充分運用自己的身教來給予孩子們未來人格的型塑。佐賀的超級阿嬤就是個例子,沒有錢卻可以讓孫子活的很有自信與勇敢,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人生有所缺憾,反而這樣艱苦的成長歷程,讓孩子們往後更為懷念,也是讓子孫們津津樂道的地方。

  對我來說,同樣無法支付,一套超過我薪水要六萬多塊的兒童學習成長教材,也沒有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潛能開發設備給我的孩子。但是,我跟著我們太極門 師父洪道子博士所學到的智慧是,與其買百貨公司很貴的一套辦家家酒的玩具給他們當生日禮物,不如教他們學會簡單的煮飯,對於他們的未來還比較實用,即便將來離開父母,回想起在家所學到的生活智慧,也會覺得自己要獨立生活沒那麼困難,這樣社會上另一個啃老族的問題也能夠獲得解決。保護孩子愈多,結果愈降低他們的生存能力。人應該回歸自然,發揮人的互助,讓孩子們和我們一起去構築他們未來,才是這個世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