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女兒

家管 游玉敦

  我一直很羨慕別人家的小孩,可以從小班開始,就高高興興的走進幼稚園,或高高興興的走進才藝教室。因為我的女兒上幼稚園常常都是從家裡出門就大哭、掙扎,到了幼稚園老師必須要把她從我身上剝下來。小一、小二我得強拖她進教室。老師問我:為什麼不讓她從校門口,自己走進來? 問得好﹗這同時也是我的疑問。小四時她在功文數學門口不肯進教室,我想強拉也拉不動了,她很大聲的在門口痛苦的哀求我不要逼她學功文數學,我很堅持她必須要上。當時,她淚容滿面聲嘶力竭地大吼﹕「世界上那有像妳這樣的媽媽,逼自己的小孩去做她不想做的事!」。一個小時後,等她情緒稍穩定了,我還是把她牽進去功文數學教室。

  我一直在掙扎,是我把她寵壞了嗎?直到從復健科醫生口中,我才知道原來這個叫「感覺統合失調」。我的女兒沒辦法分辨緊張情況的輕重,所有的緊張情況都是最強那一級的,讓她無法負荷。

  2005年,女兒小六的時候,因為我先生工作的關係,我們全家搬去德國住了二年。在這個陌生的國度裡,我們不會德語,女兒不會英語、德語。出國前,有朋友勸我,女兒在台灣就這麼難適應陌生環境,搬去德國語言不通又要上學,如果把她逼瘋了,怎麼辦?

  奇蹟卻發生了,我看見了一個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女兒。她可以在陌生人伸手要和她握手時,很自然的伸出她的手,而不是以前那個躲在我身後害怕陌生人的小女生。上德語學校的第三天,她主動跟我說,讓她在校門口下車,她要自己走進去教室。天啊! 這個不會講德語的小女生,這個以前參加新課程,總是哭吵一二個禮拜的小女生,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勇敢?目送她勇敢的走進學校,我掉下了高興的眼淚。

  我想是整個大環境讓她感到安全吧! 生活步調慢而有序,而且沒有那麼多人、車和房子,在郵局、在超市、在電話公司大家都安靜的耐心排隊,甚至大塞車也沒有人亂按喇叺。公車可以為行人過斑馬線而停下來,當然更沒有橫衝直撞的公車。初次見面時,大人總是先和小孩握手,並且很有耐心的等待小朋友伸出手來。學校下午一點就放學,烹飪課可以是一天唯一的一堂課,因為一早去學校,就一起去超市買菜,再回來煮,然後坐下來吃完,接著就放學了。而老師為了怕她不了解,總是講完德語後,再用英語說明一次(雖然她的英語也不太好)﹗同學呢﹗就在她開口講第一句德語﹕「Oh! Mann!」時,給她熱烈的掌聲鼓勵。這麼親切的環境難怪她開心的去上學,也史無前例的參加三天二夜的校外教學(沒有媽媽陪伴)。

  去德國前,女兒有一次騎腳踏車要上紅磚道時,因為落差太大摔倒後,就再也不敢碰腳踏車。在德國,在我們又騙又哄下,她再度騎上腳踏車,從此,她愛上了騎車,因為一望無際的田間小道,除了路況好,也很少人車,過馬路也是汽車要禮讓腳踏車,哇﹗她居然愛上飆腳踏車。

  德國的大部份路段是沒有速限的,但是開車起來卻感覺很安全,因為超車只會從左邊車道,超過車會再開回右邊車道,不會像台灣高速公路上,那裡有縫,那裡就有車子插進來。轉彎車一定讓直行車;大卡車只會開最右邊車道,除非超車;地上有畫線寫「停」的地方,一定會讓車子完全停下來看看沒有其他車,再開;塞車時,右邊馬路的車要插進來,一定是一次只插一台,像拉拉鍊似的,非常有秩序;德國罰金也沒台灣的重,但他們的人民就這麼守法。而諷刺的是,台灣的交通規則聽說是copy自德國,一樣法規,在咱們家裡實施起來卻完全不一樣了。

  二年後,搬回台灣。台灣緊張的生活步調又讓女兒喘不過氣來﹗剛進國一的前八天,她是緊張到吃不下早、午餐的,只有放學後,壓力卸下才直喊:「好餓!」。不過她變得有自己的想法,不再那麼害怕陌生人,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女兒每天最期待的活動就是倒垃圾,因為她可以在社區中庭和同樣在等垃圾車的婆婆媽媽哈拉。她也常常主動要求我抱抱和親親。

  感謝老天爺,給我二年的德國生活,讓我了解我沒有寵壞我的女兒,但我卻曾沒有疼惜她承受了過度的壓力,反而給她更大的壓力。我跟女兒很慎重的道歉,跟她說了一次又一次的「對不起!」。雖然現在,她又要求我要等她睡著了才回我的房間,也要每天接送她去學校。可是我相信當她可以在這個緊張的環境中,悠遊自在時,她會跟我說:「媽媽晚安,我回房間睡覺了!」、「媽媽我從明天起要自己坐公車上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