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愛護自然

臺北市大安區幸安國民小學校長 林騰雲
   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工業科技的不斷進步,帶來舒適便利的物質文明,卻也產生許多嚴重的環境問題。以國際上大家關注的焦點而言:例如全球暖化、氣溫屢創新高、溫室效應持續擴大、熱帶雨林逐漸消失、臭氧層破洞加大、酸雨造成危害等,其結果不但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品質,甚至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空間。再以國內大家記憶猶新的例子而言:88水災重創南臺灣、強烈颱風賀伯引發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嚴重的土石流、象神及納莉颱風造成臺北縣市大淹水災情,這些天然災害的結果不但造成嚴重財產損失,更奪走許多寶貴的生命。

  此外,由於工業化而產生許多環境問題,例如空氣、水和土壤污染、放射性廢物及其他毒性物質之氾濫。尤其是環境災難(environmental disaster)的頻仍發生,使世人深感環境危機日益嚴重(楊冠政,2002)。

  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各國政府及國際環境組織持續的努力,從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召開人類環境會議,建議聯合國應訂定國際環境計劃,以協助各國推動環境教育,環境教育於是誕生(王佩蓮,2002)。此後,聯合國舉辦一連串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國際會議,如︰1975年貝爾格勒會議、1977年伯利西會議、1992年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議,及2002年約翰尼斯堡高峰會等,這些都一再說明國際上對環境保護與環境教育的重視。

  我國在世界潮流推動下,於民國76年成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同年,行政院頒布「行政院現階段環境政策綱領」、民國80年教育部設置「環境教育委員會」負責推動全國環境教育工作、民國87年臺灣師範大學接受政府委託,進行「臺灣綠色學校夥伴網路計畫」、民國90年教育部推動九年一貫課程,並將環境教育列為六項重要議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來實施(教育部,2001)。立法院也在今年5月三讀通過環境教育法,規定各公家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每年都要安排職員、教師、學生參加4小時以上的環境教育課程。

  由此可見,國內外越來越感受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政府和民間也更加積極進行各項環境教育工作。其實,導致環境問題的因素雖然相當複雜,但其根本在於「人」,如何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習慣、行為態度,如何養成一個人正確的價值觀念,並且能夠身體力行,在在都需從小培養。世界先進各國在解決環境問題時,也無不重視環境教育之實施,而小學正是發展正向環境教育觀念、態度以及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因此,如何透過國民小學環境教育的落實,讓國小學童學會尊重和珍惜所處的生存環境,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是目前國民小學實施環境教育的重要課題。

  推展環境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環境覺知及力行環保能力,不是靠少數人就可以完成的,全體教職員工共同的堅持與持續的努力是必備的條件。在這方面,本校人員表現相當用心,不管是資源回收工作、認識校園植物活動、關懷老樹活動、生態校園營造,或是綠色校園理念的實踐,都有具體的表現。

  以關懷校園植物為例,將感染褐根病而枯死的老楓樹砍除的那一刻,是全校小朋友最捨不得的時候了,雖然大家心理已經有準備,但面對這一刻,小朋友還是難掩落寞的神情。有一位小朋友在關懷校園老樹學習單中這樣寫道:「學校裡的大樹是學校的寶貝,他們讓學校更漂亮,空氣更乾淨,還讓我們乘涼;我們好好保護這些大樹不要被蟲蛀也不要攀折他們」。

  再以學習蔬果栽植與觀察為例,學生對蔬果栽植活動興趣濃厚,也非常在意班級蔬果栽植的結果。有一位小朋友在蔬果栽植成果分享學習單上寫道:「自己種菜後,才知道原來每一棵小菜苗要長大都是這麼的不容易,我想我以後會更珍惜桌上的菜餚了。」

  從小朋友童稚的言語中,我們看到一個小小觀念的轉變,也看到一顆小小的環境教育的種子正在逐漸的生根發芽。如同前言所述,導致環境問題的因素雖然相當複雜,但其根本在於「人」,相信透過國民小學環境教育的落實,持續努力,從小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改善生活習慣和行為態度,一定可以讓國小學童學會尊重和珍惜所處的生存環境,並能為自然環境的永續發展盡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