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品格教育創造社會福祉

萬能科技大學/講師 陳寬常

  1992年,一群心理學者、倫理學者與教育界人士,齊聚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艾斯本(Aspen)發表了現代公民應有的品格特質--「品格六大支柱」(Six Pillars of Character),倡導尊重、責任、公平、信賴、關懷與公民責任。如今這個以「尊重」為首要的品格六大支柱理念已成為全美國推動品格教育的重要基石。雖然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中也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品格道德,在中小學課程中設有「公民與道德」、「生活與倫理」等相關課程,可惜由於受到升學主義的觀念影響,常見該時段課程挪用為國文英文數理化等聯考科目授課,或是著重以考試為導向的授課方式,使得這些僅有的品格教育課程淪為考試至上的祭品。這些欠缺適當品格教育的年輕人進入職場之後,更加無法辨別社會萬象中的是非對錯,累積下來成為社會問題,國家社會也因此而必須付出龐大的成本。

  筆者服務於教育界,每天都要面對孩子們,在和他們一起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這些孩子們將來要能過好生活,經營出成功的人生,其關鍵密碼在於學齡時期是否有把品格發展好。以下所述是筆者親身經歷的一個有關品格教養的例子:這學期我的課排在早上第一節,每次一早走進教室就會看到很多垃圾,有時候甚至還會聞到一股味道。我問同學們在垃圾堆中上課的感覺如何?多位同學回答說覺得不舒服,但是卻沒有人願意率先動手清除,理由是這些垃圾並不是他們自己造成的,反而是抱怨說都是使用非固定教室,是別班同學上完課所留下來的垃圾,害大家上課都不好受。於是我先向同學說願意和我一起打掃教室的同學下課後留下來;我本以為至少應會有一兩位同學留下來,但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全班同學竟都一一走出教室,只剩我一人留在空蕩蕩的教室……。過了一會兒,一位男生匆匆跑進來,我起先還慶幸總算有一位良心未泯的同學,結果他是因為遲到不知情而誤闖進來的。所以最後就只剩下我們兩人安靜的各自打掃教室的兩個角落,打掃完之後我問他:「打掃這些不是自己丟的垃圾,會不會覺得吃虧了?」他很明確的回說:「不會!」過了一星期,一早上課又見滿地垃圾,我還是同上週一樣問學生,願意和我一起打掃教室的同學留在教室內,其他則暫時離開教室到外面;這一回除了上週的那位男生之外,有三位女同學自願留了下來,打掃完之後我又問他們同樣的問題:「會不會覺得自己吃虧了?」他們都很明確的回答我說:「不會啊!」臉上還掛著笑容,看得出來做得還滿開心的!果真服務為快樂之本,外在的打掃形式會帶動內心也一起掃塵除垢,把一些負面的想法一併掃進垃圾桶裡去,每個人的心都變得純淨可愛多了!之後每次上課前同學已懂得先把教室環境整理好,而我們也得以在清潔乾淨的環境中愉悅地享受學習的樂趣。有一位學生課後跑來問我為什麼要親自打掃,叫值日生打掃不就可以了?他覺得我和其他的老師不一樣。我順勢告訴他:想要成為一位學有專精能貢獻所長給社會的人,並不是在技術上有多大的進展,而是在品格態度上能不斷的自我要求與突破才是重點。

  以上案例雖然僅是課堂內的所發生的事情,卻讓我體會到學生來學校上課學習,真正的收穫與成長其實在於其品格心態的提昇,而健全品格的培育根本無法用現今教育所常見的補習班考試的方式來教育養成。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各種技術汰舊換新的速度遠超乎我們的想像,所以專業技術的傳授不能僅著眼於技術表面,使用操控技術的人的基本心態更是學校教育的重心之一。科技的進步本是為了創造世人的福祉而來,驅使運用科技使得人類擁有了更多更大的力量,倘若人人本身的品格底蘊充實,其所做所為的出發點能夠以尊重為本,就能為我們的環境社會做更多有益的事情,這才是真正世人的福祉;唯有如此才不會造成科技越發達,社會卻越陷入焦慮的處境。重視品格教育,讓尊重人權落實於生活中是當今教育的緊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商業週刊優勢系列No.11,2008/07/31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