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工作推動之自述與心得

國立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訓導主任 王雅貞

前言

ㄧ、背景分析:

  校園飲料罐隨地可見,在校園中如何矯正學生隨手喝隨手丟的習慣是我們常討論的議題。苦口婆心的宣導、成立環境維護糾察隊,執行後卻變成,你丟我撿的ㄧ場捉迷藏深淵,校園環境並無明顯改進。當時兼任訓導處衛保組長,即配合員生合作社,制定「校園飲料罐押瓶回收」(如附件一)採用隨罐徵收押瓶費制度,一方面教育學生垃圾是有外在成本的,回收的行為是有價的觀念;一方面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你丟我檢有所報償,讓自動協助回收的行為有誘因。執行後,使原本隨處可見的飲料罐,有效回收,整個校園煥然一新,可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清晰,可是實施兩年半後,有某些盲點無法突破,也一直想對此制度反省檢討,到底此制度對學生回收行為有多大的影響,是否執行方法有修正到更合乎教育意義的地步。因此擬了一個校園行動研究擬分析、反省「校園飲料罐押瓶回收」是否影響學生資源回收行為模式。其影響因素與就讀年級、就讀科別、班級對押瓶費基金處理方式是否有明顯相關及此制度是否可使垃圾回收率有所成效。

※校園飲料罐押瓶費:凡是由校園賣出的飲料罐皆加貼5元的回收標籤,消費者使用後回收瓶罐退回押瓶費5元。   

二、研究計劃名稱:

  實施「校園飲料罐押瓶回收」與學生資源回收行為之研究 ----東港海事職校為例。

三、研究主旨:

  在環境教育的教學課程安排裡,如何使學生能藉由環境議題來學習、認識環境、理解環境進而關愛環境,是一項成功教學課程的指標。因此藉由「資源回收」實作結果來評估此項「校園飲料罐押瓶回收」制度的成效,以期尋得呈現「資源回收」教學及實施步驟最佳模式。 此研究擬針對實施「校園飲料罐押瓶回收」之後對學生資源回收之行為意圖、結果評價、自我效能、資源回收認知、態度、環境敏感度及一般背景影響因素之分析,綜合結果反省「校園飲料罐押瓶回收制度」是否影響學生資源回收行為模式、其影響因素與就讀年級、就讀科別、班級對押瓶費基金處理方式是否有明顯相關及此制度是否可使垃圾回收率有所成效。

  也期盼研究結果能對應國內資源回收政策:強制性垃圾回收(目前高雄市實施之垃圾分類回收)及經濟誘因性垃圾回收(目前台北市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制度)對一般民眾資源回收行為之影響。

四、研究目的:

(一)了解「校園飲料罐押瓶回收」在學生資源回收行為模式中的影響。 (二)「校園飲料罐押瓶回收」在校園中的效果測量。 (三)了解現階段校園資源回收工作,無法提高回收率的原因。 (四)評估「校園飲料罐押瓶回收」未來可能修正的方向。 五、研究結果與建議。

  本研究參照計畫行為理論模式(邱家範,2000),整合學生參與資源回收行為意向,是以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環境認知態度四個面向,為學生資源回收行為意向影響因素。擬在校園「飲料罐押瓶回收」辦法,實施前與實施後,施於「學生資源回收行為意向」問卷,設計進行影響評估方案變數,對學生資源回收行為意向各因素之影響。

  以國立東港海事水產職業學校的一年級新生為研究對象(465位),以普查方式,給予每位同學施測。前測問卷施測時間為民國92年9月12日;後測時間為民國93年2月13日,兩次問卷發放期間約間隔五個月。

研究結果如下:

(1)貼有押瓶回收標籤的資源垃圾,回收率是達百分之百。(2)高職校園實施「飲料罐押瓶回收」辦法,滿意度達六成左右,有三成的受試者不表意見。(3)有將近六成的受試者會積極回收,沒有押瓶費的資源垃圾。(4)在比較「辦法」實施前與實施後,受試者認定,做資源回收「可以減少垃圾量」、「可以減少資源浪費」、「可延長掩埋場與焚化爐使用年限」及「不會太麻煩」的態度信念,其差異性達到顯著。(5)不同性別的受試者,做資源回收的「行為」有顯著差異。(6)不同科別的受試者,在做資源回收的「行為」、「知覺行為控制」上有顯著差異。(7)不同過去行為經驗的受試者,在「態度」、「態度信念」、「主觀規範」、「環境認知態度」、「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行為」等行為意向影響因素都有非常顯著差異。(8)不同的班級押瓶費處理方式的受試者,其與做資源回收的「態度」、「主觀規範」、「行為意向」、「行為」、「控制信念」等影響因素都有顯著差異。(9)影響學生不做資源回收的因素,主要為「時間不夠」、「很疲累時」、「資源垃圾骯髒有臭味」及「沒有存放空間」。(10)影響學生不做資源回收的因素,不會因實施「飲料罐押瓶回收」辦法,而有所改變。(11)做資源回收,最具影響力的參考對象是「我的家人」、「學校(如衛保組)」,「師長」、「我的朋友(同學)」次之。

我述

  資源回收行為是一種習慣的行為,它的養成是需要有階段性的,目前一般想到要推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工作,就想到要先設置許多垃圾桶,我稱之為「外星寶寶的迷失」,其實以現階段國人廢棄物丟棄的習慣,資源回收採定點定時回收,是比較適宜的,所謂採定點定時回收,就是將資源垃圾清理收集,於一定的時間到一定的定點,分類回收。這樣的回收資源垃圾才有效率,不會像路邊的回收系統,分類桶根本就不是分類桶,到後來每一桶都是雜收桶,要回收又需花一次人力,且有負面教育效果。定點定時回收,有志工現場指導分類,現場分類裝袋,在過程中無形教育到分類方法及認識不同類別的資源垃圾。當大家對垃圾分類有相當程度的認識及行為習慣後,再可進入所謂路邊回收系統(Curbside Collection)。像一些先進國家,環境教育已可進入採路邊回收體系,而進入自動回收體系。

  推行資源回收、垃圾減量,應從執行一項政策開始,由實際統計數據說明,有執行資源回收、垃圾分類的直、院轄市或鄉鎮,比沒執行政策的直、院轄市或鄉鎮,資源回收成效突出【環保署推動垃圾強制分類計畫(環保新聞/訊息快訊)】,顯示無論是執行命令式政策或經濟誘因式政策確有具體成效,因此制定一項資源回收制度,並由累積的執行經驗中檢討執行方式,將過去以軟性宣傳勸導方式,改採以有制度式的要求進行垃圾分類,回收率應可望突破瓶頸大幅提升。環保署將於2004年起,逐步推動「垃圾強制分類計劃」,預計到2008年達到垃圾總減量25%的「垃圾零廢棄」減量目標,據環保署統計,2009年廢棄物回收中廢容器ㄧ類,達47.5萬公噸,相當於9萬5千隻亞洲象重量。現在2010年全國各地垃圾皆執行不落地及強制資源垃圾回收,現在是要追各縣市區域資源垃圾回收後的處理狀況,是否有詳加分類確實交到回收業者從事資源垃圾再回收利用,沒有上游回收業者的回收垃圾如何處理。其實有很多回收政策研究指出認為要做到「零廢棄物、零垃圾成長」的最佳決策,從容器材質「生命週期」之上遊製造廠商約束起,做到「截頭收尾」百分之百回收的零廢棄物目標。 後續

  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最終目的是要垃圾減量,在有限的地球資源裏,如何節約、如何減量所浪費的資源,無疑是未來地球村人所必須共同遵守的生活準則。如何永續經營環境,是要靠現代或未來人類智慧,在經濟發展、生存環境之間取得平衡,現代的新新環保概念,已形成一種平衡相處的概念。不是一味的禁止開發也不是無限度的開發環境。這平衡的概念就像擺鐘一樣,當它擺盪到自然的中心範圍,就是全體地球村人與生存環境萬物的勝利。

  據以前執行校園「飲料罐押瓶回收」辦法與學生資源回收行為的研究發現,影響學生不做資源回收的因素,不會因實施「飲料罐押瓶回收」辦法,而有所改變,而他們做資源回收的因素最具影響力的是家人、師長,常常想怎樣才是一位推動環保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到底影響了誰,自己覺得好像沒有,除了外子,因為我的積極投入環保推展而加入慈濟慈誠隊,也參與環保志工的行列外,好像沒甚麼多風光的功勞。尤其在推動參與環保教育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無法做到的還很多,整個環保教育是要很多人一起參與的,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措施就可以撐起來的。

  「正負2度C」的影片正夯,除了感動外,我們又能怎樣哪?還要心動接著要行動,如何讓每一個生活環節的各行各業的人,都對環境議題敏感又積極想要別人也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在看到大自然的反撲越來越密集,雖然國人逐漸對環保推展的認識與重視,而認識與重視不僅止於知識的了解,應著實的在生活上的實踐,甚至改善既有的生活習慣與模式,例如不用罐裝水,不使用ㄧ次即丟的容器。看到「去年回收容器 逾9萬頭亞洲象重量」會起身說「我不用紙杯餐盒」,我們是否可當一個樂活族(LOHAS)在作消費決策時,會考慮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和環境責任。買商品會要求不要過度包裝,商家會考慮消費者是否要選擇較環保的方式消費,早餐店、飲料店會鼓勵消費者自備飲料杯,喝咖啡不用紙杯;吃便當不用餐盒。看過「來不及長大的信天翁」紀錄片,據調查信天翁雛鳥,因為腸胃塞滿塑膠,相對營養吸收能力而終致死亡。為什麼有經驗的親鳥會誤將塑膠粒當成食物送入雛鳥口中呢?反想我們每天用餐盒、塑膠袋帶食物回家給家人吃,是否有相同的疑慮?現在只說資源回收好像是來不及了,「應是盡量不再使用」,能不用一次即丟的容器就不用,包裝紙盒提袋能不用就不用,百貨賣場能減少提供精製紙袋,學校午餐由盒餐變桶餐,自備餐具(也不要每次辦活動就送環保餐盒或環保袋),「不方便」就是養成環保簡約生活的第一招。現在的砍樹技術不是我們以往相像的那畫面,ㄧ個人或兩人拿著電鋸,現在ㄧ部機器從砍樹、去樹皮、切割、分類,來回5秒就完成。知道人類開發自然的能力比自然復原的能力更強更快,自然只好以全滅來反抵。推展環境教育擔任環境志工還有一段路要走,再接再厲吧!

附錄一、 國立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校內飲料罐押瓶回收實施辦法

一、 實施目的:建立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對資源垃圾回收之觀念,以達到垃圾減量之目的。

二、 凡校內合作社及飲料販賣機之飲料罐(含鋁箔包、鐵、鋁罐寶、特瓶瓶等)均加貼回收標誌。

三、 貼有本校回收標誌之飲料罐,以下簡稱「回標罐」;未貼有本校回收標誌之飲料罐,以下簡稱「未標罐」。

四、 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消費後,可憑「回標罐」,到環保回收場(訓導處前)依各班規定時間兌換回收之金額,五塊錢。

五、 回收系統:

(一) 回收「回標罐」之原則,需飲料罐、回收標誌都未損毀,且完整可辨認。(二) 以班級為單位,由環保股長登記集中,依規定時間到指定回收地點換取回收金額。(三) 指定回收時間:中午午休前 。(四)指定回收地點-A.環保回收場。B.實用技能班到技能班辦公室(夜校班) 。

六、回收站作業:

(一) 作業流程:「回標罐」交由環保糾察稽查員審核→稽查員核可後,取得收據→由出納員發放回收金。 (二) 稽查員3名,由環保糾察擔任,負責「回標罐」之審查與數目登記。(三) 出納員,由員生社工讀生擔任,負責回收金(押瓶費)之發放。七、「未標罐」之回收:凡未加貼回收標誌之飲料罐,皆須依回收條件於回收時間,由環保股長拿回回收場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