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珍愛地球球談女性對環境保護的努力

桃園縣大溪鎮田心國小老師 陳靜芳

  記得前幾年的一部環境災難片《明天過後》,由於人類對地球造成的破壞,引發了種種自然災害,氣候異常、海平面上升等,使得低於海平面的地區被海水淹沒.....。回到現實的世界,在最近的新聞報導中也不難發現全球各地也正上演著氣候異常的現象,如:「印度 - 綠色和平發表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氣溫只要上升攝氏4-5度,南亞國家便會受到海平面上升、嚴重乾旱和暴風季節改變的影響,超過一億人將變成氣候難民;荷蘭, 阿姆斯特丹 - 東歐被水淹浸;面積有整個洲大的褐色煙霧雲籠罩著亞洲;印度和中國受洪水和天旱侵害;熱浪襲擊美加及澳洲三國」1;過年前大陸遇上五十罕見的雪災,困住了好多台灣遊客無法回台過年,在台灣也不乏氣候異常的報導,「10月颱出現,就連山上的櫻花也受影響,嘉義中埔鄉沄水國小旁的山櫻花群,本來是年底才開花的,卻在10月就看到櫻花開花2」,包括南北極的冰正加速的融化,北極熊的家正遭受嚴重威脅等,總總反自然現象,不免又讓人想起電影《明天過後》的情結似乎在現實生活中上演,在擔心之餘難道就只能坐以待斃嗎?當然不是,現在我們刻不容緩應該做的是-拯救地球,並致力於環境的保護,在海瑟‧亨德森(Hazel Henderson )VS池田大作(Daisaku Ikeda)對談集-〈珍愛地球〉一書中,看到亨德森以一個為了保護女兒的心,傾注於環境問題的改善,讓人感受到女性力量的偉大,因此,這篇希望由亨德森談起,並舉西方致力於環境保護的女性,學習他們是如何的與外在的壓力強權對抗,從愛護自己的家鄉做起。

二、行動未來學者──海瑟‧亨德森博士

  亨德森出生在英國西南部的布里斯托爾,五歲時搬至附近的克里布頓,是個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海邊村落。結婚後,亨德森認為女性除了守護家庭外,還應該要關心社會時事。就在1964年的某一天,他發現女兒從附近廣場玩回來之後,皮膚上附著黑黑的煤炭,而且必須用力搓洗才會乾淨。於是她就到廣場與帶著孩子遊玩的母親對話,並鼓起勇氣呼朋引伴成立了「守護潔淨空氣市民會」,希望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改善環境問題。在亨德森鍥而不捨的努力下她做到了,她利用女兒睡午覺的空檔,寫信給紐約市長等人,敦促解決空氣汙染的問題;並建議電視台、廣播電台在天氣預報時增加空氣汙染指數的報導,在這一場對抗空氣汙染的奮戰當中,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她都是處於被政治家或所謂的專家批評說:「外行人懂什麼?」的壓力中持續奮鬥,她排除萬難,並確信「只要持續努力,一定能夠扭轉情況。」如今他所發起的遏止空氣汙染運動,已擴展至全美各地,她在1967年榮獲紐約醫學協會頒贈「年度最優秀市民獎」;並於1974-1980年,擔任美國聯邦會議科技評估局諮詢協議會一員,接受30餘國府的邀約,提供環境保護及經濟政策的建議,她的專欄文章也曾被翻譯成27國的語言,刊登在全世界400家報紙上。3
亨德森以一個平凡的主婦,基於想保護孩子的強烈一念,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利用空檔,徹底學習,在池田先生問到,促進市民運動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時?亨德森提到「對於自己專注的問題,一定要成為全世界最了解的專家。如果需要發言,一調事先調查和研究......」,其中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重點就是-「哲學」。每個人都比須擁有崇高的精神,如池田先生所領導的SGI就擁有這樣的哲學精神。池田先生提到此哲學精神就是「把焦點放在每一個人的人間革命,讓人們超越狹隘的自我,抱持著為了他人、為了社會的偉大目的觀而活...。」,以下的例子也是西方婦女在世界各地也有一些積極投入生態保護運動的女性。

三、西方婦女發起的生態保護運動

  首先以印度婦女對於生態環境保護的努力為例,顯示出婦女的力量-柔軟卻是堅定的力量,戰勝了男性沙文及社會功利主義視角下唯利是圖的短見。首先以發生於喜馬拉雅山的山坳的「抱樹運動」談起。Chipko (抱樹) 運動,發生於喜馬拉雅山的山坳,印度北部烏塔普拉德什(Ut- tar Pradesh) 邦最北邊的高帕什渥(Gopes hwar ) 村莊,舉世矚目的非暴力生態運動。村莊裡的300 棵木岑樹被林業官員劃分給了運動製造商。1973年3月公司的代理人來到村莊準備伐木時,村民們聚集在一起並決定用身體去保護樹,不讓他們砍伐一棵樹。

  一年後,林業部再次宣佈拍賣雷尼(Re ni) 森林的2500棵樹,該森林就在阿拉卡南達(Alaknanda) 河附近,為保護這片森林,婦女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當木材公司的雇員來到現場時,村裡的男人正好外出辦事了。德維(De vi) ── 一位50 歲的寡婦,領導著由30 位婦女和兒童組成的團體。她站在一位持槍的伐木者面前,毫不畏懼。她聲稱若想砍樹,除非先把她殺了。「兄弟們,這片森林是我們母親的家,不要砍它。否則泥石流會毀了我們的房屋和田地。」她吶喊著。她和夥伴們阻止了承包商和雇來伐樹的人。那天晚上,村裡的婦女們還為心愛的樹林站崗。

  1980 年8 月在丹戈瑞潘德利(Dangori Pantoli) 的另一個村莊, 全由男人組成的村委會與園藝部門達成協議,用附近的橡樹林交換一條水泥路、一所高級中學、一座醫院和向村莊供電。村裡的婦女們決心不惜任何代價保護橡樹林,男人們被激怒了,他們警告婦女,如果她們敢反抗委員會的決定就要把她們殺了。然而勢不可擋,許多婦女走在了前列,舉行了抱樹示威集會,拯救了橡樹林。4

  2004最受矚目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肯亞環保鬥士旺加里‧瑪塔伊(Wangari Maathai),她是第七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非洲人士,也是第一位得到這個榮耀的非洲女性,及首度有環保運動人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項。她同時也是肯亞的環境部副部長,瑪塔伊長期推動綠化運動,以行動來實踐生態保護和永續發展的理念,因為她的努力,非洲至少種下了超過3千萬棵大樹。

  1977年起,馬塔伊通過創建民間組織「肯亞全國婦女委員會」,開始鼓勵鄉下婦女種植樹木。她們的活動逐漸擴展成為一個龐大的草根運動--「綠帶運動」。此運動教導婦女如何培植樹苗,並將樹苗分派至最需栽植的地區。「綠帶運動」帶動了成千個婦女組織的成立。婦女們在肯亞種植了大量樹苗,設立了6000多個苗圃。她們還利用《地球憲章》的倫理框架,著手解決當地社會的問題。

  64歲的瑪塔伊1940年出生於肯亞。全心投入環保運動,不惜對抗大企業利益,更曾因此被關進牢裡,但瑪塔伊仍堅持她的保護非洲自然資源的決心,率領肯亞實施「綠色環保運動」,反對濫墾林木,成為許多環保人士的精神領袖,並曾參加過反抗肯亞前軍政權的政治運動。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讚揚瑪塔伊是全球思考,在地行動的最佳典範,馬塔伊說:「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有所貢獻。我們往往放眼龐大的目標,卻忘記無論身在何處,都可獻上一份力量......有時我會告訴自己,我可能只是在這裡種一棵樹,但試想一下,如果數十億人都開始行動的話,這將產生何等驚人的結果?」" (本文資料來自新京報)5

四、結語

  從以上的事件中可以發現她們都是從自己的家鄉做起,不畏外在的壓力挺身保戶居住的環境。

  池田先生在2002年11月的教學研習〈用教育營造永續的未來-池田SGI會長對環境開發高峰會建言〉一文中也提到,真正的解決問題,不應只是言訂法令制度等從「上而下的改革」,更是需要從「下而上的改革」即是構築「民眾的聯繫」。...這可說是「地球革命」的兩大支柱。初代會長牧口常三郎先生曾說:「鄉土是世界的縮圖」呼籲大家要透過最根本的「鄉土」學習,去打開「世界」的視野。因為「鄉土」是人類歷史、自然、社會的焦點。這也正是佛法不斷教示我們的從自我的人間革命做起,一個人小小的行動能改變全世界。亨德森博士的偉業,也是從關心住家環境,為了讓女兒的未來變得更好,一人立起,和自家附近廣場看著的孩子玩耍的母親不斷對話,然後組成一個小組開始,在地區掀起「變革浪潮」,改變了時代與世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肯亞環保鬥士旺加里‧瑪塔伊,率領婦女種樹,對每一個人來說可能只是種一棵樹,但是如果是上億的人一起種呢?其影響力必是相當驚人。由SGI協助「地球評議會」製作的電影〈寧靜中的革命〉,整部電影所要表達的訊息也是──「一個人可以改變世界」,給予了人們挑戰困難課題的「勇氣」和「希望」。

  女性的力量絕對是不容小覷的,像在文章中所談的由女性發起的生態保護運動者,另外,在歷史上也不乏女性對抗壓迫體制勇敢的站出來的例子,如:點燃美國公民權之火的羅莎‧帕克斯,與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對抗的娜汀‧葛蒂瑪女士、〈寂靜的春天〉作者瑞秋博士提出農藥和殺蟲劑等化學藥物質,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所造成的影響之警告,並因此,遭到科學家、化學企業家及其週邊產業的批評但她毫無畏懼。池田先生一向尊重女性、重視女性的力量,他說: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不屈不撓的將步伐轉向「善」、「希望」與「和平」方向的,是女性。但是戰爭、暴力、高壓政策、人權迫害,還有傳染病、飢饉等社會最混亂、不安時,最受折磨的也是女性。此外,為親愛的孩子與家人挺身而立,親手贏得「希望的明天」的,也是女性。

  但是無論如何,環境保護的運動是要全民一起來,不論環境環境問題裡包含多麼複雜的因素,既是人類造成的問題,就一定能解決,正如池田先生所說:一切還是都要回歸到人,唯有從開拓變革人的生命出發的人間革命才是實現「地球革命」的王道6。湯恩比博士也針對環境問題,指出:「唯有每個人心靈改革,才能解決人類生存面臨的現帶威脅。而不論是心靈改革,還是為了產生必要的意志力,將困難的新裡想付諸實踐,皆須藉由宗教啟發。」希望本著池田先生的指導,始終都視自己為「變革的主體」,與其他生命積極建立關係,並去改變環境。而此意志力發自於自己對「他者」慈愛的一念,即菩薩的精神,積極關心周遭的人事物,為自他彼此建立一個幸福的世界。

1Yaho o搜尋,Greenpeace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網站,《氣候異常為數以百萬人帶來貧困、饑荒和污染》,《氣候變化導致南亞超過一億人受災》,URL=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ch/news/21555,2002年 8月 23日

2 Yahoo新聞,民視新聞網《氣候異常山櫻花提早盛開》URL=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05/11/lrjs.html,2007.10.5民視新聞鄭榮文嘉義縣報導。

3 整理自,池田大作(Daisaku ikeda)&海瑟˙亨德森(Hazel Henderson)(著),張鏡湖(監修),《珍愛地球-邁向光輝的女性世紀》,(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池田大作研究中心策劃,正因文化出版,2010一版五刷),頁78-98。

4 整理自:吳蓓譯,帕麥拉.菲利浦( Pamela ·Phil ipose )著,<婦女的作用-印度的婦女和環境保護>,域外
博覽17,1998,自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資料庫,URL=http://www.cnki.net

5 以上整理自:yahoo網站,URL=: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52810427,
人民網people,URL=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1029/2903628.html,

6 池田大作,〈用教育營造永續的未來-池田SGI會長對環境開發高峰會建言〉,2002年11月的教學研習,頁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