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議題

漢聲廣播公司/主持人 胡宥佳

  全球氣候變遷各地不時傳出異常的消息,北半球的美國有人凍死,南半球的澳洲有人熱死;除了人類受害之外,動物也深受影響。

  生活在極地的北極熊,正被全球暖化威脅著,因為找不到食物,而發生北極熊吃北極熊的慘事,種種跡象都顯示,北極熊的生存已嚴重受威脅。

  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而產生溫度上升,不過也有可能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過多造成的,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促使極端天氣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及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

  不少氣候研究顯示 , 人類在全球暖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 而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加將對台灣海陸域生態造成衝擊。根據環保署委託台灣大學、海洋大學及中央大學組成研究團隊研究成果指出,堪稱台灣國寶的檜木林生態區潛在分佈地區將減少約六成,黑面琵鷺現有棲息地亦將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棲地面積被海水淹沒,珊瑚物種豐富度將降低,甚至對溫度較敏感的珊瑚都會消失。

  台灣屬於亞熱帶的海島型自然環境,對於承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是非常脆弱的,特別易受衝擊的部份包括海平面上升、水資源不足、公共衛生、生態系統等。海平面上升後,直接造成海岸土地淹沒、海岸侵蝕及海岸線後退,沿海村落必須面臨遷移及接續的社會調適問題。而在水資源不足的衝擊下,將影響民生與產業發展。由於 CO2 等溫室氣體濃度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增強,雖有助於森林與農作物成長,但氣溫上升,亦有利於病蟲害發展及病媒蚊傳播。然而對於生態環境的衝擊,未來長期趨勢亦多呈現出物種棲地面積縮減、族群減少或消失等多種負面衝擊。

   由於氣候變遷的影響,除洪水、乾旱及聖嬰等極端氣候事件會立即造成自然與社會損害外,生態環境衝擊皆是以緩慢且不易察覺的速度在變遷著,但經年累月所累積的衝擊卻是不容忽視,影響層面極為廣泛。環保署也早已呼籲國內相關部會及研究機構應及早重視此項議題,長期蒐集基礎資料及建置環境資料庫,以供各類模式測試分析及適當評估風險,全方位掌握變化趨勢與衝擊情況,據以研擬妥適因應策略,以減輕氣候變遷帶來的嚴重衝擊。

  因此,地球只有一個,節能減碳愛地球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針,我們可以多種樹 - 因為樹可以幫我們把二氧化碳轉換成氧氣、採用省電電器用品並節約能源、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少買多包裝的物品等,就可以減少地球的傷害 , 為子孫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