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飢餓的人發憐憫,困苦的人得滿足

台北市雙連國小退休校長 林嘉彬

  二十多年前,筆者出任北投區桃源國小校長,幾位師範學校的同班同學合送了一塊木匾,上書「幫助生命成長」六個字,告訴我這是非洲之父史懷哲博士醫生的志業,送給我算是祝賀也當作勉勵。這一句話伴隨著我十六年的校長生涯,成為座右銘;明知未能止於至善,仍然心嚮往之。

  在台北市當校長,歷經桃源、福林和雙連等三所國小。這其間有很多觀察和學習,我發現前備校長們的諸多行誼,一步一腳印,做的就是幫助生命成長的事,這種幫助包含身心、智能和靈魂的全人成長。時間長了、看得多了,對前輩們的認識和了解越多,感念也就越深。這些前輩們退休後成立「台北市國民小學退休校長聯誼會」,其主要宗旨之一就是「關懷社會,促進安康」,十足彰顯了教育老園丁們的高尚情操。

  民國93年7月1日晚上至7月3日早晨,「敏督利」颱風侵襲台灣,這個颱風本身對台灣的影響雖然不大,但她登陸及離開以後所引進的旺盛西南氣流卻重創了中南部地區。自7月2日起的連續性豪雨,使得台中、南投、嘉義、高雄以及屏東等山區的累積雨量超過1000公釐,引發嚴重的土石流。總計造成29人死亡,16人受傷,12人失蹤,農業損失超過新台幣57億元,工商損失也逼近6億,超過21萬戶停電,近72萬戶停水,127處鐵公路交通受阻,通常慣稱為「七二」水災。

  當時聯誼會的會長-彭文淼校長,有鑒於災情實在太慘重,深怕造成災區學童無力就學,乃本於聯誼會「關懷社會,促進安康」之宗旨,商請「聖誕老公公許願信箱公益會」會長-余季佈校長共同發起「認養七二災區學童營養午餐,戶外教學及教學器材」活動,由余會長覓得台中縣和平鄉博愛國小與南投縣仁愛鄉合作國小的災童作為認養對象,及時給予幫助。9月27日,聯誼會再永安國小召開第十三屆會員大會,通過「台北市國民小學退休校長聯誼會響應救災認養災區學童實施計畫」,並成立服務組專責辦理。後來服務組承彭會長之命,根據此一母法,針對本市學童的急難需求訂定了「台北市國民小學退休校長聯誼會關懷急難學童工作要領」,敘明認養災區學童之餘,得就本市有突發急難、面臨困境之學童提供濟助,每一個案5,000元,以不重複為原則。聯誼會「關懷社會,促進安康」的宗旨後來繼續成為本協會的主要任務之一,上述有關災童認養和急難濟助的辦法也繼續執行。

  博愛國小接受一年認養後,表示願意讓出受助資源給其他更有急迫需求的孩子,這種人饑己饑的胸懷其實是教育上所期待的,是值得欣慰的事。合作國小在受助過程當中,有一部分的認養者是本協會以外的社會人士,他們以本會的名義參與認養,曾經親自去過該校,因此有比較切身的了解,每次捐款均表明給合作的小孩,這一點我們樂觀其成,也樂於服務。至於本會會員的捐款則依據97.01.14第二屆第二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以濟助本市急難學童為原則。

  有緣承辦學童認養濟助工作,經常會有一些感動和收穫,也更有機會看到角落裡的世界。就本市來說,放眼所見,光鮮亮麗,所謂首善之區,照理說似乎不應該有難以度日的情況。但是,每次審查濟助案,都會面臨心理的掙扎,很難取捨,案中每一個孩子其實都需要幫忙。後來經驗多了,臉皮也就厚了,遇到粥少僧多,只要不是太大的差距,筆者會試著去找些熱心的朋友來共襄盛舉。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的嘗試都會成功,筆者的了解只要確實能使孩子受惠,人們大概都很樂意,我們的社會,有心人還真不少。

  彭顧問和余顧問一直都是筆者所敬重的長者校長,他們所交代的任務,在我來說是義不容辭的。剛接辦這項業務的時候,余校長提示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辦教育的,做事總要考慮到教育性,今天我們認養災童,直接目的固然在救急,但是,最大的期望還是在拋磚引玉的效應,希望我們今天幫助的兒童將來長大也能幫助需要的人,讓我們的社會更祥和安康。」善哉斯言。所以,我們就設計了一張感謝卡,請老師們配合教學,指導受助的學生去完成,向認養人致謝,並表達樂於助人的情懷,期待今天你我所播下愛的種子有一天會發芽、成長、茁壯。作為協會的一員,得盡綿薄之力,心裡覺得很平安。

  聖經以賽亞書五十八張有一段話:「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所以「施比受更為有福」。青年守則也說「助人為快樂之本」。心存憐憫,幫助需要的人事一種蒙福的恩典,也是快樂的泉源。我們對災困學童的濟助不會計較自己的益處,但求拋磚引玉,讓更多人幫助更多的生命成長;我們的所發憐憫或許不一定能使困苦得滿足,但是,滿足是一種感覺,是可以經由教育得到的,感謝卡的用意也就在此,凡事感謝就會得到滿足。

  人人樂於助人,事事感到滿足,心中就有平安,喜樂多,仇恨少,社會有安康,這就是本協會辦理災困學童濟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