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培養做大事的人才

達人女中/輔導組長 張淑瑩

  上課鐘聲響了,輔導老師準時進教室,看到歷史科股長跟同學們對答案,沒有人打算跟輔導老師打聲招呼、借個時間改考卷。有些學生覺得這樣似乎不妥,但仍沒說話。我靜靜等她們五分鐘對完答案,然後開口問:「你們早就看到老師進教室嗎?」大部分學生點點頭但不發一語。

  我在女校教書,我們的學生幾乎都是乖巧型的孩子,可是教育出乖巧的學生並不是學校的目的,本校希望教養出有獨立思考、自動自發、全人發展的高中生。孩子乖巧聽話並不代表她們懂得如何應對進退,並不代表她們可以處理突發的事件,所以我也希望透過今天的突發事件與她們討論什麼叫做「尊重」。

  我可以理解她們有許多考試必須要找時間改答案,我可以站在她們的立場想,但我也可能完全不懂她們,覺得她們忽視我、藐視我的存在,然後大發脾氣罵她們。後來我花了十來分鐘,跟她們討論---該怎樣做考卷一樣能改完,而老師也覺得被尊重?果然問答中學生有兩個答案:「跟老師說一聲,徵求同意」、「先收起來,下課再對答案」。其實什麼答案都好,我只是希望讓她們注意到,尊重是從日常生活做起,尊重可以讓彼此更了解、更互相體諒、更貼近。下週我一進教室就立刻有同學跟我打招呼,並詢問是否可以借一分鐘問全班同學事情,我當然答應,因為她們的確學習了尊重。

  我相信很多老師ㄧ定也願意在學校生活中教導學生適當的價值觀和態度,但是有時教導的方式是要和學生討論,或者需有鋪陳的過程,一件突發的狀況可能就花掉10-20分鐘,有些老師惦記著教學進度這件事,尤其每學期的期中考、期末考前,就看到老師們一個個拼命地上課,要趕上考試進度。我不禁要問教育的目的是把知識教授完畢嗎?

  一九二三年,  國父孫中山先生就鼓勵嶺南大學生,「讀書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民國至今都快一百年了,如果大家還是保持那種入學、中舉、點翰林、做大官的觀念,人人心裡想著努力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薪水高一點,那麼升學主義就會歷久不衰,而我們又怎能在這樣的氣氛下教出願意做大事不做大官的人呢?知識只不過是教育當中的一個部份,若把它當成主角,甚至唯一要角,那麼我們的未來就有可能交給了一群態度惡劣的晚輩手上。

  其實態度對了,他會主動去吸取知識,態度對了,他會帶著謙虛,去請益很多人、學習很多事,他會與人合作激發出很多的創意和效率,態度對了,他不會去霸凌別人,態度對了,他會尊師重道、友愛同儕、孝順父母,教育不就是應該要教導學生如何做人處事嗎?如果學校教師只定位在教授知識,那跟補習班老師的區隔何在,而且很快就輸給了電腦網路。師者是可以很偉大的,因為可以造就國家未來做大事的人才,態度不只是讀書態度,更是對自己、對人、對事、對大地的尊重態度,這樣的人才會讓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