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環境人權從心開始

國立武陵高中二年級學生 蔡孝玠

  從小,我們便被教育不可隨地丟垃圾、塗鴉,或是破壞公共設施、環境。從出生、會講話,一直到國小、國中,甚至大學,總是有人不斷提出品德教育。這些觀念進駐在學子心中行有餘年,然而有人想過為什麼街上的環境整潔,似乎一直都沒改善?

  孩兒時,父母便開始教導子女要有公德心,說到做到的固然是有,但身教不如言教的倒是不少。家中有長輩隨地吐痰的聲稱是「滋潤大地」;也有打開車窗丟衛生紙說「自然會分解」的……林林總總不勝枚舉,當然人們早就注意到了,有些甚至早就「習以為常」了。於是懷著公德心的概念、坐著沒公德心的事,這已不算什麼。

  飲料店氾濫,路上不時可以看到學生喝完飲料,空杯拿著拿著便「消失」了!不用說,路上的垃圾不難解釋,你知我知大家心裡知,心照不宣罷了!一日晚上正從學校的K書中心離開,幾個同學不知哪時弄了杯奶茶。喝完後卻互推皮球,沒人願意帶走那只空杯,最後一個拿到的同學竟趁著經過花圃的時候「呼!」的一聲,短短一秒不到,便塞了進去!

  裝做什麼事都沒發生的他,可是校內志工隊隊員哩!連第一志願學校的志工隊都有這樣的學生,豈不天大的諷刺?這難道只是因為飲料店隨處可見的問題?不用想也知道,一定有更深層的原因可以探討。當時,垃圾桶不過十幾公尺之遙,卻沒人願意多走幾步路。有人認為現行的教育體系應當修正,但是學生聽歸聽,都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卻抱持著「無妨」的心態;亦有人異想天開,提出要將這類觀念納入考試,然而這種考試怎麼出呢?是非題?選擇題?筆試?口試?學生自然都會寫,考卷成績絕對不難看,實際實行呢?現在學者紛紛提出品德教育,但這聲音總是被淹沒在其它政治社會新聞之中。

  是社會的態度使然吧?一連串的功與利的思維中,包著「方便就好」的心態。人人都說環境整潔要從每人隨手的小動作做起;人人都抨擊那些製造髒亂的份子;人人都覺得隨處可見的垃圾有礙觀瞻,煞風景又煞心情,然而人人又在自我主義中倒下……。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人們具有公德心卻又沒有公德心呢?值得我們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