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與文明

民進黨前主席 許信良

  一個社會所懷抱的人權觀念的發展 , 是最足以代表這個社會文明進程的標竿 。

  最根本也最重要的人權 , 當然是生命權 。 因此 , 從對人的生命權的態度 , 可以尋找遠古人類從野蠻進入文明的軌跡 。

  在遠古中國 , 當歷史走到了公元前十二世紀建立的周朝 , 文明顯現了飛躍的進步 。 其中最主要的關鍵 , 就是對於人的生命權的尊重 。

  在周朝建立之前的殷商時代 , 統治者用活人祭祀 。 根據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的甲骨文記載以及現場遺留的成堆骨骸 , 他門曾經一次殺五千名奴隸 ,用來祭祀祖先。

  由此可知,殷商王朝產生像紂王這樣惡名昭彰的無道君王,也就不足為怪了。因為整個殷商的貴族統治集團,都尚未脫離不尊重人的生命權的野蠻氣習。

  周王朝不再用活人祭祀,而改用人所飼養的動物。所謂「太牢」,就是牛羊;所謂「少牢」,就是豬羊。這一改變,是文明和野蠻的分野。

  周王朝不但不再用活人祭祀,大概也不再用活人陪葬。生於東周春秋時代的孔子,譴責最早發明人俑的人,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以其像人而用之也!」用像人的俑陪葬,都不應該,何況是活人!這番評論,一方面把人的生命權的觀念,提升到了更高境界,一方面也間接證明:華夏民族用活人陪葬的惡俗,到了周王朝,應已廢止。

  可是,這個惡俗,在兩千多年後的滿族統治集團,卻還存在。

  滿清王朝的開基之主努爾哈赤死後,他的愛妃,也就是多爾袞的生母,就被迫為他殉葬。

  孔子周遊列國,曾經被困在匡這個小國,他仰天長嘆道:「文王既歿,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聞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可見他是以繼承周文王所建立的文明傳統作為上天賦予他的使命。這個傳統,後來經孔子發揚光大,成為主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和文化的儒家道統。

  儒家道統最核心的價值,就是尊重人的生命權。用孔子的用語,就是「仁」。

  繼承孔子思想的孟子,對這個價值作更深刻的闡發。孟子認為,不尊重人的生命權的統治者,根本沒有資格被承認為統治者,因此,被統治者有推翻他的權利。「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意思是說,像商紂王這樣一個不尊重人的生命權的統治者,只是一個兇暴的匹夫而已,不能被承認為「君王」,因此,誅殺這樣一個統治者,只是誅殺一個獨夫,不能被認為是「以下犯上」的「弒君」。孟子也說,「湯武革命,應乎天,順乎人。」也就是說,推翻一個不尊重人的生命權的統治集團,是完全有正當性的。

  人權另一項重要內涵的生存權,也在中國古代儒家的「禮運大同篇」裏獲得了完整極致的表述。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古代中國儒家關於生命權和生存權的崇高觀念,兩千多年來,既使在深受儒家道統影響的東方社會的政治現實裏,也並未得到充分實踐。更不用說關於生命權和生存權的觀念本身的進一步發展。這可以說明人類文明的進程是非常緩慢的,而要昇華人性中的野蠻成分是非常不易的。

  從 1970 年代開始,由於民主運動的激勵,台灣在自由和平等的政治人權的實踐方面,贏得了足以傲視四鄰的成就。台灣社會的活力和潛能,也因此被釋放出來,大大幫助了台灣的科技和創意產業的發展。

  但是,對生命權的尊重和對生存權的保障,無論觀念或實踐,台灣到現在都還遲滯不前。

  台灣社會到現在都還不能接受廢除死刑。台灣的政治菁英到現在也還不願支持一個可以充分保障生存權的完整社會福利體制。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曾經公開為那麼多因為活不下去而放棄生命的人們流淚和道歉!沒有一個政治人物覺得自己應該為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負責!

  們真的可以毫不慚愧地說,台灣社會是一個文明社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