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厝國小教師 張永傑

  星期天起了個大早,牽著新買的自行車往台中市的熱門騎車景點--都會公園前進。應該是新手上路,體力腳力都明顯的跟不上心理預期的節奏,在上坡路上的速度明顯的下降,正在氣喘吁吁,頭昏眼花,心理還正在盤算著要不要放棄,要不要再踩下一步的時候,就在左後方騎上來一輛單車,還對我這個快要「不行了」的車友說了一聲「早」。這聲「早」好像是一句強而有力的「強心針」,不只是灌注在我的耳朵,還打在我快虛脫的腳上,為了這句不相識卻此打氣的招呼聲,又再努力努力的多踩了幾下,調整腳步,沒多久又行後方來一位車友的打氣招呼聲「早」,又令我再一次的振作,就這樣一次一次,竟然也讓我騎到了目的地。

  本來只是抱著輕鬆的態度去騎單車運動,在這大清早,就是我一人的世界,就是我自己的運動,與人何干,不過這聲問候卻是打破了我的這道牆,也溫暖了我的心。

  牆,是個建築物的一種,也是考古學家在1960年代於非洲發現「最古老的人類建築」。經過考證,應是在175萬年前的舊時器時代,也許是為了躲避野獸,也許是保護族人,經過這長久的歷史,牆留了下來。

  在中國古老的文字書《說文解字》中,記錄是這樣的:「牆,垣蔽也。左傳曰:人之有牆,以蔽惡也。」

  蔽惡,也可由二個層面來看,其一即是像是在非洲發現的古牆意義相似,是外在的防禦,是被動的抵抗,蓋個防禦工事來保護自己不受到外界的襲擾,也一如我們現在的建築物,是個遮風蔽雨隱藏自己的具體功用,是個安全感的建立。另一個看法則是主動的蔽惡,俗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因此這個牆不只是在具體的層面,還在於人的內心世界。人心隔肚皮,有許還不只隔肚皮,也隔著衣服隔著面具,隔著一道牆。經過歷史的教訓,我們會對週遭的事物抱持著一種「警戒心」,隨時防著候著,怕人在背後捅你一刀、怕莫名其妙被小人暗算,所以我們時時戴著一副面具,也把我們的心深深的隱藏起來。古人亦嘗感到「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何以如此?不但知心難求,更重要的也許是我們連自己的真心也不知道何在了。更可悲的是另一句:「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

  其實,我們希望見到的是「赤子之心」,就像是嬰兒般天真無邪的彼此對待,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開門見山,但往往隨著年齡的成長,這樣的天真已被消磨(或說「訓練」)殆盡。成年人偶見天真,唯有如暢飲大醉之後容易互吐真心,這時候的不設防是可愛又難得的,但卻傷身,也不是正確正常的管道。孔子雖說「無友不如己者」在於強調交友的重要及謹慎,又豈無與人計較之心,不就是也希望朋友能是好的善的嘛,然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才是曾皙和孔子所嚮往的志向,這樣的自然和樂,則又是更上一層樓的精神層次了。

  人心的牆在於是否具有和善之心,是否能懂得「將心比心」的道理。

  相傳清末中國南方二官宦大戶人家比鄰而居,在一次的修築之後,彼此為了相鄰的那一堵牆要靠誰家近些而爭吵不休,近誰家近些,誰家的莊園就少了一道磚牆厚的土地,兩家互不相讓,不只是地方官擺不平,還鬧到京裡去了。其中一戶的族人恰是當朝首輔大臣李鴻章,他接到指控鄰家的家書,請求他能用權勢處理。李大人看過書信,回了一書:「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時秦始皇。」原來爭鬧不休的家人看到後,有所醒悟,自動把牆往後讓了三尺,不再爭吵;對方看了覺得奇怪,打聽後知道了這封家書內容,也自動把牆退後三尺。一場糾纏多年的無聊紛爭終於結束,還留下一條「六尺巷」成為佳話。

  「六尺巷」是佳話,為何是「佳話」,就是不尋常,難能可貴。故事很有趣,有很具啟發性,我們也都知道這個故事吵得其實很無聊,不過就是一面牆嘛,有什麼了不起。我們都「知道」,但卻「做不到」。不僅做不到,還常把這堵牆築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更不容侵犯。

  「我的就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這是歪理,卻也履見不鮮,約定成俗了。

  雖是最接近「天真無邪」的小學生,卻也能常見到這樣的吵架例子:「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他不是,但是如果你和他好,我就跟你絕交。」你啊我啊的,很是繞口,不過在小孩子說來卻是朗朗上口,毫不生澀。不只是把自己的牆築得緊,還把牆的範圍給蓋到他人的地盤上。我不喜歡的,你也別碰。

  「安全感」是牆的一個功用,卻不是拿來當成抗拒別人或躲避別人的利器。那麼如何的在既有安全感又有隱私,還能夠能人順利的相交呢。我想,也許是在牆上開個窗戶吧。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必會為你開一扇窗。」牆能保護自己不受襲擾,窗戶的目的在於能透過這個能與人彼此接觸的洞口,互相察見和體會,以管窺天是看不到什麼東西的,唯有把窗戶開大,不只能看到對方的真善美,也能讓對方看到我的好,彼此懂得學習、欣賞、讚美,把這個由窗戶的接觸線連繫成網路,窗戶開得巧妙開得好,我們能改善的地方就會更多。不是也有句話這樣形容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看得多,學得多,自然也能有更多更好的發揮。

  如果都能打開扇窗,小孩子的吵架哪裡還會是什麼問題,你交你的朋友,我交我的朋友,有何相干,也許我還能透過你的這個「美善之窗」來看到原本不熟識的朋友,也發現他的優點,此也變成好朋友,多多益善。要知道歷史上的教訓,「鎖國政策」是最蠢的,你為了他跟別人好而絕交,到時候所有的盟友聯合起來,誰也不再是你的朋友,大夥一同欺負你,變成你一個人顧影自憐。

  人是號稱最高等的動物,萬物之靈,也要有自己的心靈空間;人亦是合群的動物,都需要朋友。牆依然是牆,牆可以保衛,使我們有自己的私密空間;透過牆上的窗又可以相互溝通,建立友誼。

  許多宗教講究的是大愛,是無私的奉獻,不求個人的榮辱犧牲,只求把愛散布得更遠,讓更多人得到喜樂平安。看看法鼓山慈濟的作為,豈不是菩薩心腸。

  我等不過是凡人,若能做到宗教的境界,自然極佳,或者也可以在每時每刻想想自己是否仍守著那一道牆,還是能觀想著開一點窗看看,就會發現世界其實是很美好,是充滿彩色的。也許,下次當你正一個人用盡全力踩著單車上坡,氣喘吁吁,也能由你的窗隙聽到我由後方跟你道聲「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