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病人的生命自主權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主任 林盈瑞
  

  現今社會以輿論及專家意見為重,常忽略了少數人的心聲及權益。在醫療的環境中亦是如此,無法表達自己的病人(如兒童、腦性痲痺病人、智能不足病人、中風、插管及植物人等),並沒有權利決定自己想要接受的醫療方式,醫師及家屬決定了所有醫療方式,醫師信念皆以救人為一生志業,凡事以科學為依據,自認所做治療皆為改善病人病情,因而容易陷入救人的迷思而忽略了人性的重要,此種情形尤其容易在癌末、急診或加護病房病人發生。以下舉一實例向大家說明。

  方小妹是十五歲的學生,因心肌炎併心衰竭而轉診至本院,至本院時血壓不穩,意識模糊,所以給予建立體外循環維生系統(即俗稱的葉克膜),而葉克膜使用時會使血液稀釋且需常抽血監測病人情況,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輸血的機會很大,但因家人及方小妹都是耶和華見證人教友,而耶和華見證人教義堅持不輸血,因此方小妹在使用體外循環機的治療過程中,會面臨很大的困難。和家屬溝通後,本以為父母意見不足以代表小朋友,但在得知病人在意識稍微恢復清醒狀態下,亦曾經向護理人員強調她不輸血的意願,當使我內心很猶豫,最後選擇尊重病患生命自主權不予輸血。病患在經過醫療團隊的努力,並沒有接受輸血治療,最後也完全痊癒出院。在方小妹穩定之後曾再詢問有關輸血的議題,她的解讀是:「醫師若因救命而強行輸血會讓我猶如被強暴一般,終身心理蒙上陰影;若因為不輸血會死亡,我相信是上帝召喚我,而我選擇相信我的上帝。」

  此回答固然很多人不以為然,也曾經於報紙網路間多所爭論。但對我來說卻是另有一番省思:現今社會上每個人的自主意識太強,大家都習慣用自己的想法觀念來看待他人,無法包容他人的意見,在社會秩序方面造成動蕩不安;在醫療方面,雖"可能"解決病人身體痛苦,但也有機會造成病人心裡看不到的傷害。經過這次事件讓我學習到,尊重病人能擁有自己的生命自主權,醫師的角色並非幫病人決定"最佳"治療方式,而是以同理心幫助病人選擇"最適合"的醫療方式,如此方能減少病人身體及心理的傷痛,也讓醫病之間的關係更為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