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藏的糧食危機─大學生對台灣農村發展的省思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學生 趙子揚

  這學期的服務學習我選擇的是和台灣農村陣線合作,幾次討論,我們不斷的重新思考以大學生的身分和擁有的能力,有什麼事情是我們可以為台灣許許多多的農民做的。首先,我們討論到了一個我從沒有想像過的觀念:台灣的農村就像是都市的殖民地。都市不斷奪取農村裡的資源,不論是人力(青壯年)或是物資(土地、用水),一個村落連土地的自有權都被剝奪,大片大片的建案埋過了青綠的農地,台灣的農民就像是被殖民者,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祖傳的土地被政府徵收,就已經這番田地也只有少數人願意站起來為農民發聲。

  農業一直是國家的最基礎產業,台灣的糧食產業從自給自足走向了大量進口,政府不停的鼓勵休耕,目的在減少農業用水量,以補足工業發展所需水資源,看似立意良好,但卻隱藏了更多的問題。近年全球糧食危機,糧價不停向上飆漲,創紀錄的糧食價格正給發展中國家造成沈重的財務負擔,而台灣正是受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更擔憂的是台灣地狹人稠,農業發展本來就不容易,如果糧食危機越發嚴重,台灣難以短時間克服糧食問題。糧價上漲的現象短期看不到紓解之策,各國動作頻頻,全球面臨的糧食供應短缺風險正快速上升。但我們強盛的台灣呢?仍不斷的鼓勵農民休耕,在台灣,「飢餓」已是個很遙遠的感覺;因而面對國際大宗穀物價格持續飆漲,只看到可以投資賺錢的機會,卻忘了台灣也可能會出現「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的一天。

  更何況,以台灣糧食的自給率而言,台灣也沒有漠視此一問題的本錢。近十年台灣糧食自給率節節下降,其中占最大宗的榖物自給率由近54%降至44.5%,且主要是稻米的96%自給率拉高,小麥、玉米的自給率則不到10%。台灣的糧食供應仍高度依賴進口,不只價格受制於國際,數量上的自主性亦難謂高枕無憂。糧食危機離台灣有多遠?這就要看政府怎麼努力了。

  我認為解決台灣農產業問題的方法絕不是一昧的鼓勵休耕,鼓勵休耕讓許多農民安於領取政府的錢,卻無法真正改善農業問題。想辦法增加農業價值才是治本之道,使農產品有利可圖。

  透過這次的服務學習,我設計一份企劃,思考要如何讓外界人士了解台灣農業的現況和農民的困境,使他們產生興趣投入農村議題,擴大農民的聲音,使相關當局得以正視台灣農業和農民的問題。我們設定的對象為現在的大學生,畢竟我們最有辦法了解的就是大學生的生活作息和資訊獲得來源,所以我們想像大學生的作息作為參考,思考如何最有效率的讓現在的大學生們接收到訊息、以及如何引起大學生的興趣。

  在蒐集資料的同時,我發現其實有各式各樣的團體在關心台灣的農村問題,但是只有少數針對大學生,這部份大陸卻很積極的在推廣。台灣在這部份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不論我們是學生還是上班族,不能再把農村問題視為事不關己而不去關心,我們都有權力和義務去改善社會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