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言論自由背後的代價

長榮航空長榮航空/空服員 洪采妏

  近年來新聞媒體和網路世界的蓬勃,讓人民有更多表達自我想法意識的空間,任何一個話題都可能在一瞬間讓上萬人共同討論或學習,就像最近有人在臉書上提出了包養的話題,卻出乎預料的多人參與討論,但試想這對社會到底具有什麼樣正面的意義?背後又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對自己的言論自由負責,若人們只享言論的自由卻不願意負相對的責任,無形中言論自由也就成為了一種言語暴力。

  現今台灣的新聞台共有十台以上,但因為規模大的並不多,新聞內容嚴重雷同,每一家業者無不使出渾身解數來吸引觀眾的注意,腥羶的言詞和誇張的表現,讓我覺得像在看綜藝節目,而新聞數據準確真實性和公正的立場,已非媒體人當下考量的最主要因素,回想起新流感爆發期聞,有很多報導懷孕婦女因施打H1N1疫苗而有可能產生不良後果,但在報導時媒體只在標題的背後加上一個問號或是疑似兩字,一般民眾對那個問號的注意力卻遠遠不及新聞的震撼,也許這樣的報導讓很多的胎兒免於疫苗可能導致的危險性,相對的也增加了懷孕婦女和胎兒因H1N1而致死的可能性,在這種現象的背後媒體又有何社會責任呢?之後去求證追蹤後續的媒體又有多少呢?

  近期基隆走山的新聞每天每小時不斷的在媒體中報導,讓人心變得很恐懼,原本想要出遠門去玩的友人,因為每每看到報導而害怕的不敢出門,這樣的結果我想並不是媒體人所願意看到的,但這卻是民眾接受訊息後最消極的反應,每一句話的背後都有它兩面的意義存在,我們又應該如何妥善的運用?

  回想起台灣民主發展的過程,過去曾有多少人因為言論而失去了自由,雖然言論自由是人民自由和民主的表現,也是人民最基本的權利之一,但是這顆甜美的果實,是經過多少人努力過後才擁有的成果,若我們能好好的運用它來創造出更美好和祥和的世界,若媒體在報導時能多一些社會責任的考量,若每一個人在發表言論時都能去想想到底能帶給別人什麼樣的意義,憤怒的情緒言論會感染他人導向負面情緒,客觀理性的言論反之能導向正面思考,每一個人都該珍惜自己表達言論的權利,也去重視自己對他人影響的可能,把負責任的言論落實在生活當中,小到家庭中每一個人,大到政治人物或有影響力的人,多一些正面的言論,少一些無意義批評情緒的對話,相信我們就能共同創造更和諧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