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學生找到每個人身上的太陽

桃園農工教師 王麗雅

  最近在看一本書,李偉文先生著作之--『愛,在荒野流動』。除了感動之餘,仍有佩服,當然這對於一位教書二十多年的老師而言是不夠的。我可以因為作者的文字能力而感動,我也一直佩服長時間投入環境與自然保護工作的那群荒野勇士們。但如果我沒有透過自己的影響力帶著學生感受的這群人、這塊土地的美好,我似乎也只是個自命清高、獨善其身的夫子罷了。也許在學生眼中,我只能傳遞象牙塔中的瑰寶,卻不見得能引領他去尋找自己生命中的高塔。

  這份自省在我心中盤旋許久,但為什麼我無法像李偉文先生這樣,隨時隨地連結他生命中的同窗好友、親戚、朋友、朋友的朋友,一起為下一代保有一塊淨土,好山、好水而努力呢?原來我一直等著別人來找我,我總覺得自己只要當「支持者」就好,「發起者」這個角色我從來就不是。

  但生命中的偶然從來也不是憑空出來的,善的種子一旦埋下,它就有可能冒出嫩牙、茁壯長大。我們學校有一位地理老師-邱老師,他幾乎每學期帶社團學生做一趟戶外田野走訪,我們老師所視為大費周章的行政瑣事他用歡喜心去承擔,每每在會公文的過程,意外做了最好的宣導。幾年來他帶學生所跑的地點也幾乎遍及桃園縣鄉鎮,人文地理知識與自然的結合帶這群學生找到愛鄉、愛土地、愛鄉親的記憶。在學校中,他的出現往往提醒我要莫忘初衷。

  『愛,在荒野流動』的書中提及:蘇格拉底臨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它發光」。我長時間接觸十七八歲大孩子,學生要能傾聽的自己心中的鼓聲,為自己喝采、打氣似乎越來越難,因為他與大自然的互動機會早被商業、網路、遊戲所排擠了。偏偏學校的考試常令他們覺得學習是索然無味的,但又沒有太多機會得以領略藝術、文化的洗禮。生命的貧乏他並不自知,但曾受好山好水好環境而滋養的我們能置之不理嗎?

  今年統測考完,我帶三個高三班級參訪位於永和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去前意願不高的人不少,但聽導覽解說時卻也可以個個專心聆聽。學校後續仍有別科的老師將帶高三學生走訪-歷史博物館與陶瓷博物館。生命經驗必須有賴文化的薰陶才會更豐富,生命也必須經過掙扎與挑戰才能沉澱出深度的人文智慧。我希望我已開始帶學生尋找到每個人身上的太陽。

  我的哥哥嫂嫂擔任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義工多年,他們一直凝聚ㄧ群人的力量幫助更多人,我覺得他們就是在帶大家找到自己身上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