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的春天

威雅科技業務經理 鄭錦源
  

  隨著春天腳步的逐漸遠離,台灣的節氣已然進入了梅雨時節。 嘩啦嘩啦,第一波的梅雨鋒面如往年般已悄然到來。 涓細的梅雨為即將到來的盛夏做好準備,也為剛經歷過春冬乾渴的南台灣大地帶來一絲絲溫柔的撫慰與滋潤。 一切應該是那麼的美好與值得期待,然而,首波的梅雨來的好似夏秋熱情如火的颱風,狂烈的親吻著福爾摩沙這塊美麗的大地。 狂風暴雨,政府單位如臨大敵般的成立著救災指揮中心,新聞節目也第一手傳送著各個地區出現的災情,才經歷過八八風災的山地居民們,眼裡閃過一抹的忐忑與不安。 台灣天候異常了,好像大家都知道這是關乎於全球的天候改變,我們再也已不能置身於外。可是我們就如此的被動與無奈的接受了嗎?還是能盡己之力為我們共同生活的大地之母-地球-做點甚麼。

  行車在台灣的街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的機車穿流其間。 在這塊土地上,似乎大家已經習慣於以騎乘機車來做為短距離交通的往來。 不可否認的,騎乘機車有其方便性,但是機車所排放出的大量污染物卻也是眾所皆知的。 降低空氣污染,減低碳排放量,已經是大家都有的共識, 那為何國人們還是喜歡以機車來交通, 而不願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亦是以更環保且有益身心健康的「走路」來替代呢? 這個問題好似沒被討論過,就算有也沒有真的很用心很認真的討論它。 還記得旅居美國那幾年,自己總是很喜歡也很享受能悠遊的走在人行道上,而慢慢到達自己目的的感覺。 走在人行道上,可以讓我放鬆一天工作緊張的壓力。 走在人行道上,能隨著行道樹顏色的轉變,讓我可以傾聽到四季變化的腳步聲。 走在人行道上,一個個擦肩比鄰而過的路人,讓我可以感知到人們心情的溫度。 走路所帶來的美好是無以計量的,嚴格一點說,有安全、平整的道路可走,應該也算是基本人權吧!

  有了這麼多的美好,那為何,人們還是喜歡騎乘機車呢。 我們來環顧一下我們生活周遭的人行空間,除了台北市的某些特定精華區域外,行人根本找不到一條安全平整的人行空間道路。 人行道上被堆置滿了各式的障礙物, 舉凡變電箱、線路箱、號誌控制器、郵筒、違規停放氣機車、攤販等,這讓在人行道上行走難如登天。 更甚者,離開台北市區,有些人行道還被商家給圍了起來作為私人的商業用途。在如此艱難且不安全的環境下,還會有那個行人願意拿自己的人身安全作為賭注,行走在需要與各式車輛一起搶道的馬路虎口上。 以全台的首善之區大台北地區來說,捷運網已愈來愈綿密普及,基於這個基礎,現在的台北市政府更進一步的在推動「Last Mile - 最後一哩」的活動,要讓廣大搭乘捷運為交通工具的市民,在下了捷運後可以有公車將您送回離您家最近的地方。 這個活動的立意絕對是良好的,但反向思考一下如果把推動這最後一哩的精神拿來創造並維護好行人們可以行走的友善空間,那我想國人一定會很願意的慢慢改變其交通行為,很舒服且享受的走在真正屬於行人的道路上。

  在舊金山、在紐約、在東京、在大阪當你下了電車後,你會願意走上個十分鐘,更甚是二十分鐘的路程回到你的旅館。 在台灣,我們生長居住的地方,你也想要有媲美這些地方的行人空間嗎?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先決條件是要有一條安全舒服的人行道可以讓你平安舒適的走回到家,就讓這最後的一哩由我們的雙腳來完成吧,這是既健康也完全符合節能減碳的思想潮流。 然而這將會是一項艱鉅的改造工程, 這工程不只單是一項土木建設, 也會是我們每個人內心世界的改造工程。 除了需要政府單位來正視、來引導這個改造,我們每個人也需要有積極配合與改變的態度。

  借阿姆斯壯踏上月球時所說的話,「雖然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雖然因為擁有良好的人行道系統來讓我們可以走路,不能戲劇性的大量減少碳的排放量,但將會只是一個起頭一個開端。 最重要的是,藉由這每日實踐的一件事,將節能減碳、愛護地球的這顆善的種子深埋你我的心裡,且它將會一天天的茁壯,地球也將有機會回到他那清新澄淨的模樣。